《都市传说解体中心》是一款以探案解谜为主要玩法的文字冒险游戏,游戏由六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中玩家遇到的事件,都会由一个民宿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经典都市传说为引子而发生。
玩家扮演的少女福来蓟,拥有些许灵视能力,想要消除困扰的能力而步入都市传说解体中心。不成想误打误撞被中心主任,拥有顶级灵能的廻屋涉派去解决一个又一个以都市传说为引子的事件。与她作伴的还有精通驾驶、格斗和间谍活动的调查员茉莉。
每章初期,福来蓟都需要通过推理来判断当前的事件是哪个都市传说,但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就会发现事件的本质或许更耐人寻味。
我当初还以为本作是一款主打惊悚体验的恐怖向作品,可爱的 2D 像素角色设计只是掩饰深层恐怖元素的外衣,但事实上游戏氛围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角色的性格塑造更趋向于典型的二次元作品,只有在怪异事件发生时,游戏会以精致的像素动画来展现设计稍显扭曲的诡异人物,但氛围绝对是有成功塑造。
文章开头就提到,都市传说依托于社会氛围和群体心理而存在,《都市传说解体中心》更多着墨的是社会议题,比如日本的爸爸活现象、抑郁症、职场骚扰、过分追求直播效果等等,而用力最多的就是「网络暴力」。
这与游戏的一个玩法息息相关。
《都市传说解体中心》的玩法主要分为三种 —— 在前往事件发生地的通勤路上通过社交网络查找信息,在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和对话,在数日的如此反复查找和调查后进行最终解体。
社交网络查找信息时,玩家要从与事件相关的动态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摘录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找到对推理有用的证据。
就在这个环节,玩家和福来蓟就会见识到扑面而来的海量网络暴力 —— 诽谤中伤、恶性骚扰、造黄谣、人肉开盒等等,真实到让人有些反胃,以至于某章后期福来蓟都会发问「为何他们要对不认识的人如此充满恶意」。
不过回到玩法本身,《都市传说解体中心》着实缺少亮点。
社交网络环节,基本就是调查每一条推文,通过灵视眼镜的显现能力来获取搜索关键词,然后将关键词进行一个、两个、三个的整合重新搜索新动态,再进行调查,直到凑齐需要的证据。
在这一环节中,我很难判断哪条动态中的词为搜索词或是证据,只能依靠穷举法一个个点击来推进,好在两位角色会根据每条动态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就有评价网络暴力的部分。
关键词搜索一样需要穷举,你无法判断需要哪些关键词组合才能搜索到新动态,同样只能排列组合一条条搜,基本没什么可以探讨的可玩性。
落实到搜查环节亦是如此,玩家所做的就是和场景中的 NPC 对话,再去指示的几个点进行调查,接着戴上灵视眼镜再对怪异残影调查一番。如果证据还没有搜全,就再重复一遍以上流程查看是否有新的选项。
搜查环节中,玩家还要对现状进行初步推理,从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这要是能选错说明根本就没看剧情。
证据收集齐全后,就要进行小型推理,说白了就是选词填空。由于游戏只给了唯一解,所以有时候就算你知道真相,也依旧需要穷举。
不过这些玩法上的薄弱,对于一款 Steam 国区售价只有 58 元的小体量独立游戏来说,也不能是什么致命问题。说白了,本作的主要卖点还是本身的剧情展开。
正因如此,我个人对第二章后续的突然转折耿耿于怀。就好像你折腾了 90% 的时间调查,却发现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远,结果在最终推理前某个 NPC 突然跟你说了个你压根没听过的人名让你调查,然后推理到一半另一位 NPC 跑过跟你说「我去查了这个人,原来我们之前全都调查错了」,接着你就才能推理出真相了。
玩到这里时,我恍然怀疑角色在第二章的努力调查和推理是不是都在搞笑。推理作品中设置错误的线索来混淆视线是正常做法,但一直到最后以极其生硬的方式进行转折,我觉得多多少少有些违背推理作品的基础设定。
或许我不该将《都市传说解体中心》视为一款推理严谨的游戏,毕竟它注重的更多是「都市传说」的核心,而非开庭判案。正如游戏对于都市传说究竟是杜撰的人为现象还是真实存在的灵异现象,也没有给出完全的定论。
这正是都市传说的魅力所在,是「朋友的朋友」传播而来的、亦真亦假的流言。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25-03-03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