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被称为「手游大厂」的公司基本都专攻手游,它们的成名作往往发售在移动平台。Rovio 的《愤怒的小鸟》可以说是现象级的,但人们对这家公司的认识也仅限于《愤怒的小鸟》;宝开的成功同样有点昙花一现的意思,在被 EA 收购后开发的游戏有些不温不火。或许与传统游戏行业最有关联的公司便是 Gameloft 了,在血缘上它与育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在国内外,早期在移动端试水的大都不是传统的游戏厂商 —— 传统游戏厂商们或是忽略,或是观望,这给了后起之秀们足够的机会与空间,因此有了许多通过手游起家的新公司。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借助一个传统游戏业不熟悉的平台进入游戏业,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很快,在意识到移动端的潜力后,传统的游戏公司开始研究如何做手游了。
直到传统厂商下场以前,用来指代游戏行业新军的「手游大厂」这个称呼暗示了两件事:这些公司是手游领域的大厂,同时也是游戏业界的后起之秀。这些靠手游飞速崛起的厂商们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它们还没有进一步证明自己。
「后起之秀」当然不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当一个象征着后起之秀的词被套用在了老牌厂商身上时,情况就变得微妙起来。
是的,只不过后来用来骂人了
在「手游大厂」一词逐渐黑化的过程中,SE 功不可没。
即便是放在整个游戏史中看,SE 作为游戏公司都占据了极重的分量。把「S」和「E」拆开来看,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几乎就是 JRPG 的代名词。「最终幻想」系列、「勇者斗恶龙」系列、「王国之心」系列、「星之海洋」系列,以及《超时空之钥》《放浪冒险谭》《北欧女神》……众多佳作犹如群星璀璨,但它光芒最盛之时已经是上个世纪了。
在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合并之后,这家公司看上去不再那么耀眼。尽管旗下主要游戏的续作都在继续制作,质量也谈不上很糟糕,却缺少了此前那种席卷世界的气势。上个世纪末,「最终幻想」系列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顶尖的,欧美游戏只能望其项背,然而本世纪以来它却逐渐显露颓势,让人有一种「追不上世代」的感慨。「勇者斗恶龙」在日本本土的销量和口碑都很稳定,却难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续作之外,SE在新的作品中也再难以拿出如《超时空之钥》这样的绝佳作品。
在 JRPG 整体走下坡路的背景下,SE 的成绩下滑或许也不是那么地让人吃惊。可更让玩家不满的是,SE 开始频繁地「炒冷饭」,将老游戏移植或重制到新平台,并且,他们开始制作手机游戏了。
对玩家来说,适度的冷饭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喜欢的作品不是年年都有,能玩到画面更好的老游戏也很不错,但过于频繁端出的冷饭难免让人怀疑厂商的用心。并且,SE 的移植作品也存在不少问题,缺乏诚意。再加上玩家买移植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种支持厂商的心态在其中,而 SE 却并未在新作中让玩家感到自己的投入是值得的。
移植作品当然少不了出一份移动端的,在这一点上,SE 做到了「手游大厂」和「冷饭大厂」的合一。除了单机游戏的移植外,SE 还发布了许多很「手游」的游戏,其中充满了传统玩家不喜欢的「骗课」。SE 更是将旗下作品授权给其他厂商进行开发,使得手游的质量趋向于不稳定。
其实,SE 发售的一些手机游戏质量还不错,只不过这并不是老玩家们期待的东西,因此,游戏质量好不好、厂商是否盈利了,这些要素与游戏和厂商在玩家中的口碑是两码事。SE 社长松田洋祐没有试图安抚玩家情绪,他更是在 2013 年表示,要将手游收入进一步提高,达到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手游大厂」这个词差不多在 2013 年前后发生了转变,一些媒体开始称呼 SE 为「手游大厂」,这个用法最初可能还没多少讽刺的意思(和前面说的那些手游公司一样),但渐渐地它就滑向了贬义。在这个时期,你很难孤立地判断一篇文章中使用这个词时代表中性还是贬义,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猜测出它的真正内涵。
不过想想吧,SE 被拿来和那些刚成立几年的小型公司放在一起,并称「手游大厂」,这种微妙的反差,在 SE 旗下那些经典作品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滑稽 —— 做手游的日厂那么多,最吸引火力的也就是 SE 了。
这种滑稽背后的情感是复杂的,当玩家们提到「手游大厂 SE」时,往往带有半分戏谑与嘲讽、半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再后来,不专做手游都能成为「手游大厂」
现在,「手游大厂」已经遍地都是了。
当「手游大厂」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它便开始变得泛滥了。每有一个老牌游戏厂商宣布要做手游,人们便惊呼它也要成为「手游大厂」;或是当玩家对某家厂商不满时,便翻出这家厂商做手游的案例,称其为「手游大厂」。当然,更多时候它仍然是个中性词,但与最初的含义不同,尽管是中性的,却有了更多玩笑与戏谑的意味。
在岩田聪任社长的时期,任天堂一度宣布不做手游,后来,当它开始涉足手游领域时,众多媒体纷纷以「手游大厂」来称呼任天堂。事实上,任天堂并没有发布太多手游,近些年来在主机游戏领域的硬件与软件成绩都不错。人们用「手游大厂」来形容任天堂,更多还是借助了「手游大厂」这个词慢慢带有的诙谐含义,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相比「手游大厂任天堂」,「手游大厂暴雪」则包含了更多的不满情绪。在 2018 年的暴雪嘉年华上,暴雪将手机游戏《暗黑破坏神:不朽》放在了压轴位置,这引起了玩家的不满,随后,面对这款游戏是否会登陆其他平台的询问,开发者的一句「你们没有手机吗?」(Do you guys not have phones?)更是激怒了玩家。
在暴雪嘉年华后,「暴雪要做一款手游」成了国内外许多社区热议的话题,其中不乏「暴雪要成为『手游大厂』了吗?」这样的讨论。这里的「手游大厂」显然是在嘲讽。
给「大厂」加上「手游」使它变成一个偏贬义的词,手机可能觉得有些无辜,毕竟它只是一个载体。
任何平台都有好游戏和烂游戏,移动平台也不例外,但它却受到了更多的非议,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用户群体的不同。智能手机的装机量极大,作为游戏平台来看潜在用户也极多,而这为数众多的潜在用户中,传统游戏玩家的比例并不算高。因此,许多手游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传统的电子游戏玩家而设计的,许多制作者也并没有制作主机或 PC 平台游戏的经验。
同样是「游戏」,差别却不小。很难说手机游戏和主机游戏是两个类似的不同东西,还是一个东西(电子游戏)的不同形式。
从根本上说,「手游大厂」含义的变迁反映的便是这一矛盾。最初,当人们说「手游大厂」,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做手游的大型厂商,而不是一个游戏大厂在做手游。而当「手游大厂」成为一种嘲讽时,玩家们的意思是,一家游戏大厂,现在虽然还是「大厂」,却专心做「手游」,失去了「游戏」的其他部分。将老牌厂商从「游戏大厂」变为「手游大厂」,这种称呼的降级暗示了厂商的不思进取。
「手游大厂」混合了失望与诙谐的情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诙谐占据了上风。总体来说,现在「手游大厂」成了一个很随便的词,它可能很严肃地出现在新闻稿中,(并不嘲讽地)说「我司与手游大厂 SE 达成了合作」;也可能出现在愤怒玩家的讽刺中,而不管讽刺的对象是不是真正的「手游大厂」;还有可能只是一句不咸不淡的玩笑,「手游大厂××又有新作啦」,然后让读者全篇读完也不能确定作者到底是不是在讽刺 —— 因此倒多了几分神秘的意味。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19-09-25
2019-11-06
回复
手游大厂厉害在影响力而不是游戏质量
回复
其实我觉得有些手游也挺好玩的啊 没必要这么看不起手游
回复
手游大厂,逐渐演变成有嘲讽意味的词和手游的移植差强人意,以及氪金不无关系。所以单机玩家很多还是瞧不上手游的。
回复
国内的某易某迅哪个不是手游大厂
回复
现在的手游大厂多多少少带有讽刺的意思
回复
我觉得手游方面的大厂应该就数咱们国内的那位了,单看荣耀,我觉得是款好游戏,其他的游戏,不是氪金就是氪金。。懒得碰一下
回复
跟国内的厂商一比。各位岂止是大厂啊。
回复
万恶的SE 让人又爱又恨
回复
很多词词意范围越来越大,se以前是当之无愧的手游大厂,但现在总感觉有点偏离玩家预期
回复
手游大厂很好分辨的啊,你就下载一款游戏看看有没有首充就知道了
更多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