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少女》的 TV 动画版已经播出了两集,作为在未播出时就一直对这部动画给予厚望的观众,我每周在没有新一集看的时候,都会在网上找寻着有关它的资料,以排解我心中的空虚。不光是要把 OP 中的游戏挖出来,更要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因此介于篇幅原因,我今天选择片中的这一张截图,挖一挖这些 STG 作品都是什么?为了方便描述,我还将它们编上了序号,废话不多说了,开始上干货吧!
01 ラビオレプス(Rabio Lepus)
第一款游戏是 1987 年出自于街机平台的《RABIO LEPUS》。如图所示,这是一款横版卷轴 STG 游戏,是一家叫做 Video System 公司的作品,也是他们的第一款 STG 游戏。这个公司的名字其实很多玩家(包括我在内)都不太熟悉,因为确实没做出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个公司擅长的游戏类型是脱衣麻将,这款《RABIO LEPUS》实际上也是该公司的第一款非脱衣麻将类作品。
1985 年 Video System 的《ランジェリーハウス》
说回《RABIO LEPUS》,「RABIO」和「LEPUS」指的是游戏中 1P 和 2P 的角色。作为一款横版卷轴的 STG 游戏,该作做到了「八方向+两按键」的标准配置。射击的子弹也分为通常子弹和飞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款街机游戏,玩家上来就可以选择难度,两种难度背景的颜色,这在当时看来是很罕见的事情,也为后来的 STG 作品的二周目元素提供了思路。游戏随后移植了 PCE 版本,不知道男主春雄后来有没有以 380 日元的价格买到~
上来就可以选择两种难度
02 グラディウス(Gradius、宇宙巡航机)
第二款就是很多玩家熟悉的作品了。Konami 在 1985 年在街机平台发售的飞行射击游戏,也是宇宙巡航机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宇宙巡航机》系列是「四大横版 STG 」之一,剩下的三款游戏分别是《R-TYPE》、《大流士》(Darius)以及《雷霆力量》(Thunder Force)。
美版的名称是「Nemesis」,是复仇女神的意思
宇宙巡航机系列分支庞大,作品繁多。其中一大分支,就是我们国内玩家更为熟悉的《沙罗曼蛇》。但要搞清楚的是,《宇宙巡航机》并不只是《沙罗曼蛇》,以前我也总把它们混为一谈,一提到宇宙巡航机,张嘴就是,「哦,就是沙罗曼蛇」,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光是《沙罗曼蛇》,就有很多玩家没玩过的二代。「宇宙巡航机」系列本身就有 17 部作品(出自英文维基百科),下图显示了绝大部分的作品的 LOGO 。
说回《宇宙巡航机》本身,如果说南梦宫的《铁板阵》(XEVIOUS)对纵版 STG 游戏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么 Konami 的《宇宙巡航机》就在横版 STG 类型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5 年的街机横版 STG 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宇宙巡航机》的推出,让玩家再一次开阔了眼界。
相比之前的 STG 游戏,《宇宙巡航机》最大的突破在于「丰富」二字。关卡的场景风格迥异、武器的升级种类选择多样、Option 系统独具匠心、故事背景引人入胜……众多优点造就了它的成功,以致于后续 Konami 可以将它打造成一个庞大的系列,直至 2008 年,游戏还依然有续作推出,作为一款 STG 游戏,能在千禧年还推出续作,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03 メタルブラック(Metal Black)
第三款是 Taito 的作品《Metal Black》。进入到 90 年代后,街机的机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这款发售于 1991 年街机平台的作品,在观感上相比上面两款游戏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样是一款横版 STG 游戏,游戏比较独特的地方是,它没有「普通射击」和「保险」的轮换玩法,取而代之的是吃升级道具「Nemesis」,从而提升射线的等级(Beam Level)。当等级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释放巨大面积的射线,也就相当于其他 STG 游戏中的保险效果了。
游戏其实还是《Gun Frontier》的续作、也有人把它当成《Darius 3》
BEAM LEVEL 满级后释放的大招
《Metal Black》给我的印象就是「硬朗」。这和世嘉主机上的游戏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随后游戏在 1996 年也移植到了 SS 平台,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04 ソンソン(SONSON 西游记)
第四款游戏不是 STG 游戏,而是一款动作游戏。Capcom 在 1984 年街机平台上发售的游戏,叫做《SONSON》,也被国内玩家称作「西游记」。标题中「SON」取自孙悟空的「孙」,但其实除了主角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外,与《西游记》原著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使用 1P 孙悟空叫做「ソンソン」,以及 2P 猪八戒叫做「トントン」。这是一款横版卷轴类游戏,玩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往右不断滚的卷轴中,在平台中上下跳跃、射击。四个方向、一个按键,简单直观,你硬是要说这也是一款「横版 STG」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太大毛病,只不过这里的「飞机」可以跳就是了。游戏随后在 1986 年移植到了 FC 平台。
05 雷电(Raiden)
家喻户晓的 STG 游戏系列,「雷电」的名字响彻玩家群体之中,但是真正玩过正统作品的玩家,还是比较核心的群体 —— 咱们在 PC 玩到的那款「雷电 3」,其实绝大部分是游戏的「同人版」,真正的《雷电 3》是在 2005 年 PS2 平台上发售的作品,与下图中的那个「雷电 3」完全不是一回事。
山寨版的雷电 3
真正的雷电 3
OP 中展示的是初代《雷电》,是日本 Seibu 在 1990 年开发在街机平台上的纵版 STG 游戏。「雷电」这个词,指的是游戏中这架飞机的名字。游戏的故事背景就是地球人抵抗外星人入侵,「超高空战斗爆撃机?雷电 MK-II」是地球联邦军用来对付外星人从而制造的武器。
游戏在 1990 年发售于街机平台,也遵循着纵版射击,「8 方向,两按键,子弹+保险」的标准配置。维基上说这款游戏与《Tiger Heli》的系统极为相似,都是早期导入「炸弹」玩法的代表作,但后者其实要比《雷电》早上 5 年,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有炸弹的游戏」。
06 バイパーフェイズ1(Viper Phase 1)
这款游戏很陌生,但它其实是可以称为《雷电》的精神续作。开发这款游戏的厂商,正是开发初代《雷电》的 Seibu Kaihatsu。游戏在初代《雷电》五年之后发售,却能在游戏中看到很多前辈的影子,游戏同样遵循着,「8 方向,两按键,子弹+保险」的标配,而爆炸的效果、激光、以及保险其实也与前辈如出一辙,只不过在新的 SPI 系统基板下有着更为绚丽的画面,你把它看成是「威力增强版」的雷电,我觉得也不为过。
游戏是在街机游戏《雷电 DX》(1994)后发售的作品,比较有趣的是,游戏发售过两个版本,中间只间隔了三个月,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调整(比如副武器的使用次数有限制)这要是当时有 DLC 更新的功能,恐怕游戏也不用发售两个版本了吧。
07 ドラゴンスピリット(Dragon Spirit,龙魂)
第七款游戏是一款叫「龙魂」的作品,也是 Namco 出品的老古董了,在 1987 年首次登陆街机平台,采用了当时公司开发的「Namco System 1」。随后该作品移植过大量平台,但都是相对冷门的地方,比如 X68000、Commodore 64 以及 PCE 等等。估计春雄也是必收的作品。
玩腻了「飞机打飞机」的同学,可以来试试这个「骑龙打怪物」的游戏。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幻想风格的世界,比较有趣的是,游戏有「对空」和「对地」两种攻击判定。对空需要玩家用龙喷火攻击,对地需要扔雷,这种设定在当时 80 年代末期是很有特色的。游戏在后续的时间里推出过两款续作,说明游戏在当时还是饱受好评的。
08 レイフォース(RayForce)
最后一款,Tatio 在 1994 年发售在街机平台的《RayForce》。如图所示,本作是一款竖版 STG,这款作品还有其他很多种名称,比如《Gunlock》、《Layer Section》、《Galactic Attack》。在后续时间里还移植过多个平台,从街机到 SS、从 PC 再到 IOS,再到去年安卓平台还有过移植。
就如海报上的「Lock on Laser」的宣传语一样,游戏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锁定系统。玩家可以一下锁定多个目标,然后发射激光炮击坠敌人,最多可以锁定 8 个目标。这种一口气锁定然后一齐击坠的快感,是其他 STG 游戏里不曾拥有的。为了表现这种爽快感,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放上一张动图了。
锁定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保险
结语:这是我表达爱的方式
《高分少女》OP 中出现的游戏有数十款,今天这一帧的 8 款游戏就简单地介绍完了。还是那句话,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你能通过一部动画认识更多你没接触过的作品,这就是收获。而《高分少女》的动画组也是原封不动的把这些游戏的版权买下来,不经任何修改的将它们表现在动画里,这是非常难得、珍贵的一件事。
今天其实只是开胃小菜,《高分少女》OP 动画图鉴系列还远未完结,看看下面的图,后面的路还长的很……请让我继续沉浸在这些复古游戏的海洋里。
喜欢一部作品,你就应该为想为它付出点什么。而这,就是我表达爱的方式。
回复
所以以动画的形式来记录当时的游戏历史,不得不说,霓虹人是真的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