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可能不被人理解,尽管这一路上总会遇到恶言相对和阻挠,我们仍然看到有一帮也许并没那么起眼的外国人,一同追寻着中国风题材的游戏梦,一同追寻着「中国武侠梦」。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并热衷于钻研中国的文化,那么当这种热爱转移到游戏产业中时,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国内的玩家又是怎么看待这些游戏和这个趋势的?
「功夫」、「武侠」、「筷子」、「熊猫」是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几个代表性特征。因此在该世界观构建下的游戏主题也多基于以上几方面。比如以下两款近期较为瞩目的由外国人出产的游戏:
《少林 VS 武当》由独立游戏开发者 Jae Lee Production 制作,领头人 Jae Lee 是一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美国人,做着独立设计师的工作,他深受国内七八十年代功夫电影的影响,并开发出了游戏《少林 VS 武当》。该游戏中包含了 30 位武打港片明星如成龙、甄子丹、李小龙等,而电影配乐则源自于各功夫电影原声声带,有单人模式或者线下合作模式可供游玩。
而在 Steam 评论区下,我们也可以从玩家的评论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另一款由外国人制作的游戏《书雁传奇》也被很多玩家关注,《书雁传奇》的游戏背景设定在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游戏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武侠世界,同时结合了 3D 格斗游戏和多重情节,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剧情进行游玩,是一部视觉小说类型加上 3D 格斗的游戏。在 Steam 商店中也有高达 88% 的好评率。
为什么老外可以做出中国风的游戏?
本来应该是中国人做的事情,为什么偏偏由老外来完成了呢?言语之间,我们也能体会到国人对于老外制作中国风游戏的「酸」味,为什么老外可以做出中国风的游戏?
老外可以做出中国风游戏,首先是出于热爱。近年来不乏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们热衷于研究中国的本土文化,钻研武功,更有的老外是纯粹出于对国内武侠小说的热爱,甚至将国内的武侠网文小说按章节同步翻译更新。RWX 就是其中一员。
Wuxiaworld 的创始人 RWX 是一名华裔, 1998 年全家移居旧金山,随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美国外交部的工作机会,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但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因为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热爱,他选择放弃这份高薪工作,重归故里并留在了中国。而像 RWX 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上述两款游戏的开发者,他们耗费心血,在传播中国文化的道路上马不停蹄。
而老外可以做出中国风游戏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受众市场的日益庞大,西方市场有很多的受众,且在不断增长。除了 Wuxia World 之外,目前最大的三家网文英译网站还包括 Gravity Tales 以及 Volare novels,三家网站都拥有众多的国外读者。在 Wuxiaworld 的板块之下,不少外国人的评论映入眼帘,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到他们对于中国武侠文化和文字的热爱。
此外,根据 Alexa 的数据统计,Wuxiaworld 网站在全球网站排名中为 1330 名,日均 IP 访问量约为 14 万,日均 PV 访问量约为 160 万。
有趣的是,相比之下,国内网文小说起点网的全球排名反而更低一些,为 1798 名,而晋江网的全球排名则为 1357 名。单个排名网站的排名统计必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国外中国网文小说读者市场的庞大。(以上数据均为截稿前显示数据。)
而在查良镛先生(笔名金庸)逝世的消息传出后,Wuxiaworld 也在网页上刊文表示悼念,文中以「Grandfather」形容其在武侠世界中的地位,而文章之下,国外的读者也纷纷留言回忆了与金庸、与他的作品之间的故事和情感羁绊。
从评论中我们能发现这其中有中国人、有华人也有西方读者。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无论他们是否看过金庸的小说或是由他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他们都深知金庸先生对武侠文学的影响异常深远,而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武侠文化也好,网文小说也好,和金庸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为什么老外做不出中国风的游戏?
实际上,游戏大厂如育碧也同样制作过以中国为背景的游戏。《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在 2015 年 4 月 22 日全球发行,故事背景发生在 1525 年的中国明朝时期。但该作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横版游戏,在育碧茫茫多的大作之中可想而之该题材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这似乎也反映了一个现实:西方游戏开发商对于中国题材游戏的开发以及市场前瞻仍然没有信心。
而对于外国人制作的中国风游戏,被吐槽的评论比比皆是,最常见的比如:「外国人眼中的功夫画面总是非常奇怪。」或者他们会和你说「外国人的汉化让中国文化面目全非。他们不可能会懂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外国人所谓的江湖岂能称为真正的江湖?」
看似针锋相对的评论,实际上有理可寻。首先,中国的武侠小说遣词造句的所需要的功力,尽管是运用于游戏对白中的简单语句对白,也需要巧妙运用,彻底参透。而就算是最顶级的翻译,想要通过其他国家的语言还原成原汁原味的风味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中国字句字里行间蕴涵着多种语义且变化多端,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极其复杂。
「色即是空」在英文里面应该怎么翻译?也许中国人大多都懂,但要翻译这简单的四个字给外国人,让其参透其中的意味则需要详细阐述宗教的背景,再解释这个句子的来由。即便如此,在西方文化熏陶下长大的老外也不可能立即接收全部意思,让其在游戏中设计出如此的对白也就难上加难了。
其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区别于西方文化追求平等以及彰显个性等人文精神,中国文化更讲究以和为贵和内敛谦卑。中国强调万事皆能两极转化共存,与西方文化非黑即白的认知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基于此,当外国人在游戏中呈现自己眼中的中国文化时,实则无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行为准则,比如美式英雄主义风格和人物行事作风的方式等。
如果你找一个西方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动画电影《冰雪女王》和《花木兰》中选其一,她很有可能会选择前者,一个是彰显个性勇于挑战自我的 Elsa 公主,而另一个则是代父从军牺牲自身利益的花木兰,后者从根本上不符合西方文化中强调的独立和个性化,这与中国文化中强调家庭、族系根基的重要性尤为不同。这不单证明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隔阂,同时也反应了现今中国文化市场在西方不那么受欢迎的一面。
因此当这些思维模式渗透在他们设计的游戏里时,他们所说的中国风,他们所说的武侠、江湖,早已不是纯正的味道。
反观国内制作的武侠题材类游戏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近日大热的国产游戏《太吾绘卷》自发售以来猛然掀起一股热潮,受到众多玩家追捧,官方最近更是公开了游戏首月销售量破 80 万的喜讯。以中国风为题材的游戏成为爆款固然值得庆祝,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万里挑一的特例。
实际上,游戏作为某一地域文化的载体,在文字符号之外,或许能更直观地展示当地的建筑和风貌,而人文交互等文化习俗也都能更为直接地传递给接收者,就如同电影和动漫的传播效果一般。如果要让一个完全不会或者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图像是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渠道。
「从日本动漫开始。」如果你问身边懂一点日语的朋友,他们最开始接触日本文化的契机是什么?多半的答复都会是日本动漫或者日本电影。尽管刚开始听不懂,门槛低且更近代化更迎合年轻人的日本动漫、电影等文化输出,明显更为人所接纳。每当大作发售,国内玩家疾呼求中文版的时候,死忠粉也并不会因为看到日版就退缩,仍然坚定不移地在剁手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我们本该能创作出更多让世人惊叹的文化作品,我们也本该能走在文化输出的前头。我们总是看到孔子学院遍布各地的新闻,但或许我们应该尝试更多的方式和更多的载体来承载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在网文小说的翻译中看到了一点光,我们在国内电影打进西方市场的时候看到了一点光,现在,我们也能在中国题材的游戏传入西方市场的趋势中看到了一点光。而我们在被国外游戏制作人制作中国风游戏或感动、获赞扬、或五味杂陈的情绪里,是否更应该策马扬鞭自己做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本土文化的游戏呢?
都说聚是一团火,当这些光慢慢聚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一定会看到它散作满天星的那一天。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19-11-06
2022-01-28
回复
色即是空什么意思?空即是色又是什么意思?
回复
有钱不做 随便买个国外工作室合作都能搞 但始终没国内厂商愿意
回复
书雁传奇国内已经亡了
回复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国外读者对于国内网文里的快意恩仇,手刃仇敌,“惹了我的人都要死”这种设定非常痴迷。可能国外读者在政治正确和圣母剧情里泡的实在是审美疲劳了。反倒是国内的很多网文里面的主角全都是最近比较热点的反叛英雄。
回复
用心做广告,用脚做游戏
回复
我们有时候应该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几十年都跟在别人后面跑
回复
当中国游戏厂商认真做游戏时,,具有创新时。当广电不再这么严格时,当没有盗版时,中国的游戏才会迎来希望。
回复
因为人家真的是在用心做游戏~
回复
因为中国人自己做不出来 即便做出来也不能过审[滑稽]
回复
一刀999,装备全靠打。
更多评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