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0 日,由 DICE 开发、EA 发行的《战地 5》正式发售,这是在第一部作品《战地 1943》推出后,「战地」系列时隔 16 年首次回归二战题材。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光被影视剧还原和重演,也在游戏中被频繁致敬,那个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武器装备、形象迥异的各国军队令人印象深刻。可想而知,这次《战地 5》除了面对老玩家,也会吸引许多对二战文化感兴趣的新人。
非裔和女战士
半年前,《战地 5》公布的首支宣传片引起了大量的讨论,针对游戏性和机制改变的话题并不是重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倒是随处可见。
《战地 5》首支官方宣传片
单纯按一支宣传片来看,在不到 3 分钟里,《战地 5》中的载具、互动操作等新元素都被完整展现出来。可仔细看下来,除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手雷炸飞机」,宣传片里一闪而过的非裔空降兵、打扮像极了「奎爷」的光头战士、挥舞着板球拍和机械假肢的女兵,这些元素让许多玩家目瞪口呆。在二战主题下,这支风格混乱的宣传片显得有点「脱线」。
除了左侧的支援兵还算画风正常,剩下 3 个人简直充满槽点
宣传片中最大的「槽点」之一就是《战地 5》所谓过于「政治正确」的人设。近几年来,欧美地区的各行各业都在担心有色人种和女性角色戏份不够,进而把不符合设定的角色硬塞进各种艺术作品里,这样倒是能避免遭到「政治不正确」的控诉,却会严重影响历史事实的还原度。
许多玩家认为,《战地 5》是出于类似考虑才安排了黑人和女性出场,所以难免有些不爽,甚至有玩家发起请愿,要求 EA 将《战地 5》打回重做。当然,EA就算多在乎玩家的反响,也不可能把《战地 5》整个打回,比起玩家对史实的较真,EA 恐怕更担心有关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控诉,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发起请愿的网友说:《战地 5》在历史上是完全错误的,是对二战的嘲讽,也是对参战者的伤害
实际上,仅凭出现非裔士兵和女兵就说 EA 是「政治正确」,这并不公平,毕竟二战当中是有很多非裔士兵和女兵参战的。美军第 92 步兵师就有大量的黑人官兵出现在欧洲战场,苏联的女狙击手也贡献过出色的战绩。只是以上形象不是二战参战者的主流,也不太可能戴着假肢或身背武士刀。黑人和女性并不是不能出现在二战战场上,而是要出现得符合历史记载,安排得有理有据,这样才能不影响玩家的观感。
在《战地 5》之前,「使命召唤」「英雄连」「红色管弦乐」等大量游戏都已经把二战中的经典战役演绎了无数次,如果还是让玩家们在奥马哈海滩冲锋陷阵,或躲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瑟瑟发抖,多少会有些老调重弹的意思。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战地 5》目前推出的 3 个单人剧情,把玩家的目光集中在了战争中不为人知的角落,讲述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小人物的战争历程。在这 3 个章节中,备受争议的非裔士兵和女兵的形象都作为章节主角出现。
单人剧情一共四个章节,目前只推出了三个
抗德神剧般的剧情
以下内容会包含对《战地 5》本体剧情的大量剧透,请酌情阅读。
单人剧情第一章叫做「无旗英雄」,讲述了英国特别舟艇中队(SBS)组建之初的故事。二战期间,这支部队活跃在德军后方,通过偷袭机场和港口立下无数战功。这种小规模偷袭,破坏目标就撤退的战术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特种部队的拿手好戏。
对特别舟艇中队不了解也没关系,它的兄弟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特种空勤团(SAS)
「无旗英雄」的主角不是什么根正苗红的英雄,而是名叫比利·布里杰的英国小混混,因为抢劫银行未遂等罪行,他本应在监狱里度过余生。就在这时,一名叫做梅森的英国军官找到了他,希望他加入正在组建的特别舟艇中队。是继续待在不见天日的牢狱里,还是投身战火纷飞的杀戮场,比利选择了后者,再来一场命运的赌博。
章节中第一把可以拾取的武器是德利尔卡宾枪,这款英国武器非常适用于潜入作战,但出现在德国人的机场里非常违和
抢劫犯出身的比利擅长装配炸药,于是他的第一次任务就是和长官梅森一起潜入德军机场,引爆那里的轰炸机。后来,因为被提早发现,安放的炸药又没有按时爆炸,二人组遭到德军步兵和轰炸机的袭击。经过一番激战,轰炸机如数被毁,梅森身负重伤。于是章节第二部分,比利要孤身一人寻找医疗物资,同时炸毁另一座德军机场和其他小据点。
类似「精英怪」设定的德军喷火兵毫无新意,和《战地 1》里的德军喷火兵几乎一模一样
除了潜行,章节第二部分还有一种更具挑战性的战斗方法,就是在机场里偷一架飞机,直接用它轰炸机场等目标。这种方法更适合熟悉「战地」系列的老玩家,尽管在尝试启动飞机时玩家会发现,比利其实根本不会开飞机。
这也许是 DICE 留给新玩家的好心提醒?
靠着现学现卖,比利成功炸毁机场,还找到了梅森需要的医疗物资,但撤退时遭遇了一场「第一滴血」式的防守战,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德军,比利跟梅森配合行动,就在两人快要抵挡不住时,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英军用猛烈的炮火赶走了德军,「无旗英雄」的故事到此结束。
作为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部队,英国特别舟艇中队早期被高度保密,这支孤军奋战在敌后的部队本应被刻画出一种敢死队的形象,但比利单枪匹马炸掉两个机场还毫发无损,并得到营救,这样的主角光环未必有点太过夸张,让人感觉 DICE 像是实在编不下去,就拿一个被用烂掉的圆满大结局生搬硬套过来。战场上犯错没有代价、第一次开飞机能大战八方、敌后遭遇围攻能凭空变出增援……「无旗英雄」的剧情之神,就算把主角改成憨豆,也会让人觉得毫无违和感。
频繁的逗趣和拌嘴,总有种 PG-13 的感觉在里面
如果说「无旗英雄」的问题出在虎头蛇尾,那么单人剧情第二章「北极之光」就直接把《战地 5》的单人剧情拉到了「抗德神剧」的水平。
在「北极之光」的故事里,玩家要扮演一名来自挪威的反抗军女战士佐尔法伊格,穿越笼罩在寒冬中的重水工厂,解救她被困在工厂里的母亲。佐尔法伊格的故事源自 1943 年纳粹德国占领期间在挪威发生的真实事件——冈纳塞德行动。一批由英国情报机构特别行动处(SOE)派遣的挪威反抗军战士成功潜入重水工厂,最终粉碎了希特勒的核武梦。这个故事曾被改编成迷你剧《重水之战》,受到挪威观众的热烈欢迎。
反抗军战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北极之光」里的佐尔法伊格却是如此
「北极之光」中最吸引人的是挪威美丽的风景,极光照射在天空中的画面非常美妙,冰雪覆盖的挪威山地也很有感觉,通过滑雪来机动的方式颇具新意。剧情本身的取材也非常独特,母女之间的感情、侵略者和反抗者的对撞,这些元素凑在一起的「北极之光」本应非常精彩,可惜这一切设定都毁在了剧情生硬的起承转合上。
挪威的极光真的很美
单人剧情让玩家能更细致地感受到游戏画面的美好
佐尔法伊格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拯救被囚禁在重水工厂里的战友艾斯瑞德,也就是她的母亲。经过一段漫长的潜行,佐尔法伊格孤身一人找到了母亲,但了解工厂秘密的母亲并不着急逃跑,而是和佐尔法伊格一起在工厂里搞起破坏。这时,德军的增援陆续赶到,来不及逃离的二人被围困在工厂外的吊桥上。情急之下,艾斯瑞德将获取的情报放到佐尔法伊格身上,把她推下吊桥,希望她继续破坏重水的大业。
佐尔法伊格的强悍堪比「古墓丽影」系列中的劳拉
大难不死的佐尔法伊格逃离了德军的巡逻,随后按照情报显示,逐个破坏掉了储藏在各处的重水。在最后一处储存重水的地堡里,佐尔法伊格看到了被捕的母亲。为了摧毁重水并营救母亲,佐尔法伊格沿着冰冻的海面对德军车队展开追击。
就当佐尔法伊格马上就要成功时,一艘潜艇突然出现在冰面上,佐尔法伊格被潜艇上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眼看剩下的重水就要被运走,艾斯瑞德突然从一具德军尸体上拿起手榴弹,引爆了整艘潜艇。
比「手雷炸飞机」更雷人的恐怕就是「手雷炸潜艇」了吧
剧情至此,此前的母女感情线、雪地战斗以及对反抗军不屈不饶精神的烘托全部告吹。佐尔法伊格仅凭几句「坚持就是胜利」的「心灵鸡汤」,就能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击败大量追击自己的德军,如果说这是艺术加工,那么一个人骑着履带式摩托车追击一整个德军车队就只能说是「抗德神剧」的逻辑了。
在真实历史背景下,那些为了反抗纳粹德国牺牲的反抗军战士全都没有出现,仅凭一个佐尔法伊格就能摧毁所有核弹原料,这样的设定实在难以信服。剧情结束后,看着电脑屏幕上一本正经的黑白字幕,我不由得露出了「黑人问号脸」。
德军军官:「我是谁,我在哪?为什么要炸我的潜艇?」
第三章节「非裔步兵」同样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1944 年 8 月,由于处于纳粹德国占领之下,无法招募本土士兵,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 20 个法属殖民地向法国提供了多达 17 万人的兵力。这些非裔士兵为解放法国付出了生命和鲜血,但骄傲的高卢人在战后却有意抹去了这些人的功绩。
故事一开始,年迈的非裔老兵德姆·西塞就是一个申诉者,向世人诉说那段被遗忘的战争往事。
放在桌子上的红色帽子,是塞内加尔非裔士兵的标志之一
初次进入战场的德姆不满足于当个勤杂工,因为法军士兵(以白人形象出现)攻击受挫,德姆争取了到上战场的机会。一群塞内加尔人放下了手中的工兵铲,朝着德军炮兵阵地发起进攻并取得了小胜。
为了强调非裔步兵缺乏补给和物资支援,关卡中设置了捡起 10 种新武器的成就
初战告捷的德姆没有满足,反而想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带领弟兄们继续推进,收复法国的土地,结果人生地不熟的非裔士兵走散在森林中,一部分人被德军残忍虐杀,德姆也经历了九死一生才逃出丛林。
这场阵地战贡献了单人剧情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
逃出来的德姆仍想继续作战,他的同胞、另一位队伍的领导者伊德里萨则持反对意见,二人大吵一架。故事到这里当然不会因为伊德里萨的谨慎而结束,两人最终带着部队一直打到德军总部(游戏里的一座古堡的称呼)。因为实力悬殊,非裔步兵们损失惨重,为了拯救命悬一线的主角,伊德里萨也不幸阵亡。
故事的最后,德姆带领手下击败了德军,并和前来会师的法军官兵合影。多年以后,德姆发现自己和战友们已经被从历史中抹去……
在古堡的合影见证了非裔步兵曾经的付出
优秀的主题还是耐不住剧情推进的无力。一支毫无作战经验的部队为什么突然被委以重任,德姆不顾一切地突进造成大量队友阵亡,这是否应该引起反思,这些问题全都没交代,甚至在游戏中还出现了「手雷炸虎式坦克」这种不顾一切强行煽情的段落。
炸死虎式坦克的车组人员还说得通,炸到炮塔都飞了是什么意思
美中不足的「半成品」
提起《战地 5》,最多的关键词怕是「半成品」。除了多人对战模式还未完善,单人模式的一些缺陷也很容易让人失望。虽然故事的选择都很有新意,可 3 个章节的体验下来,并没有让人感到足够的震撼,二战的世界观和战场本来足够讲述很多故事,但整个单人剧情的内容还没有前作《战地 1》多,细节上也是漏洞百出。如果不是 DICE 在单人剧情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只能说他们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这上面。
过场动画中的非裔士兵使用的是德国步枪,等到了实际作战中却全都变成英国步枪
如果说前两个章节主要描绘敌后作战,需要潜行还算说得通,那么明明是打阵地战的「非裔步兵」也要穿插一段莫名其妙的潜行就让人很难理解了。DICE 始终在有意地引导玩家进行潜行,可玩家即使一路莽进,把敌人都杀光也照样不影响通关。如果不是为了成就,潜行的设定其实可有可无,重复套用这种玩法,让《战地 5》的单人剧情的体验变得过度单薄。
就算不潜行,杀光所有敌人也可以完成任务
每次结束过场动画,玩家就要被直接扔在一个半开放的地图里自己摸索。每个需要摧毁的地点都相距较远,却从来没提示玩家可以开车机动,而开车被德军飞机发现后会遭遇轰炸,也得玩家自己被炸过之后才能恍然大悟。
原本为了多人对战时增进团队配合而减少的弹药量,在单人模式中居然没有增加,真的会有步枪兵在身上只带 20 发子弹吗
因为单人剧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讲述战争的「小场面」,从《战地 5》的多人对战模式中体会到的战争氛围反而更过瘾。本作的多人模式添加了按 T 键修建工事、搭建补给站点和架设机枪等设定,在激烈的抢点战斗中,迎着敌人的炮火挖战壕、搭建工事的紧张感非常独特。
能够修建工事是这一作的特色
虽然「战地」系列从来没把主线剧情当做最侧重的部分,从《战地 3》开始出现的单人剧情就都不算完善,最多只是光影和爆炸效果的展示秀,据说这次继续保留单人模式也只是因为「玩家喜欢」,但就算作为配菜,这也不是 EA 拿出半成品「上桌」的理由。
结语
简单总结一下,《战地 5》单人模式的 3 个章节在选题上还是比较优秀的,不为人知的战场角落和被历史湮没的小人物,这些形象有据可查,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政治正确」就生拉硬拽到游戏里,因此可以说,玩家们的有些吐槽并不太能站得住脚,只是选题的成功却碰到了失败的剧情和不符合现实的细节,造成了单人模式的整体观感不佳。
从《战地 5》推出到现在,在无数反对声和质疑声中,也有许多玩家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单人模式,也不在乎武器装备、人物形象的写实,他们觉得不需要在游戏中寻找真实感。
单人模式里出现女兵和非裔士兵其实还算合理,多人模式这样就过于「网游感」了
的确,如果真的要在「真实」的问题上斤斤计较,恐怕硬核如「胜利之日」系列都不算合格。毕竟现实中有太多局限,在一款游戏里太过拟真要损失不少乐趣,就算像《失落的希望 2》(本身是《战地 2》的二战题材模组)那样大量还原「真实」,又可能因太硬核而变得过于冷门。所以,在目前的射击游戏中,「真实」的门槛其实已经被放宽了许多。好比机械臂和武士刀,如果这些元素出现在《战地 5》后续推出的「火风暴」模式里,且背景被设定成科幻穿越而非写实,我相信大部分玩家都能接受。
以装备武器和兵力分配等元素高度还原历史而著称的《失落的希望 2》,相比「战地」系列就冷门得多
既然选择把主题和内容朝着严肃的方向靠拢,那么掺杂在游戏中过度的艺术加工就一定难免受到玩家的口诛笔伐。特别是《战地 5》延续了前作《战地 1》的主题,通过揭露战争残酷来衬托出对和平的向往。这种以战反战的情绪如果没有真实感的帮衬,看上去就会非常荒唐。
回复
无旗英雄增援是比利用德军的电台叫来的2333
回复
这个APP有点意思啊,从老戴那里知道的。谁创办的啊
回复
回复
说的真好,不过我还是想在此说一句,就算你豪华版得福利再怎么差,就算你是个半成品,就算你挂壁再多(虽说这代封的很快”),就算你轰炸机不平衡,就算你载具不明显,不过依然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