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德军总部》新系列的独特世界观

聊聊《德军总部》新系列的独特世界观

全文约 7600 字,阅读可能需要 13 分钟。

可能是版权持有者 id 工作室一贯胡逼的形象,或者是「抗德奇侠」这种带有戏谑意味的称呼容易产生误导心理。在 MachineGames(以下简称 MG)接手《德军总部》开发权,并为新系列打造了一个更加严肃深邃的世界观塑造后,许多人对其印象仍然只是「一介无脑爽游」而已。

这着实非常可惜。新系列剧情所营造出的绝望氛围,充满 B 级片凌厉演出手法的叙事,以及魅力十足的架空历史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当然,这也因为这个系列确实玩起来挺爽快

诚然,在贝塞斯达给 MG 牵线搭桥拿到版权时,这个 IP 原持有者一贯对作品时间线与故事背景乱来的习性早已声名远扬。所以即便接手的开发组,曾经以《星际传奇》这类注重叙事的 FPS 闻名,多数人出于习惯性思维对作品文化层面上的表现不太关注也情有可原。

即便只是透过冰山一角,我们其实也能看到由原星风工作室元老打造的全新篇章,有着与过往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这个假设纳粹获胜的世界充满了荒诞癫狂,却又与现实历史形成了一定联系,从而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抛开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丢掉对暴力肌肉男都没啥内涵的偏见。在作为外传性质的《德军总部:新血脉》发售之际,来回顾一下这个系列与纳粹干架之外的内容,看看这个虚构的架空世界里有着怎么样的奇特魅力。

嬉闹的旧世界

首先需要了解到的是,「Wolfenstein」这个系列的历史远比想象中还要悠久。它不仅仅是理论上最早成型的第一人称动作射击,同时也是可考据到最早的潜行类游戏之一。

这个品牌最早诞生于 1981 年

早在 id 成立之前,由西拉斯·华纳制作的原型作品 ——《Castle Wolfenstein》就奠定了许多系列核心元素。在这款最先于 Apple II 出现的游戏里,玩家扮演一名被纳粹俘虏的盟军囚犯,通过各种手段逃出生天并完成任务。

这个设定在后来的《德军总部 3D》和《重返德军总部》、乃至系列所有作品里都有类似的重新演绎。主角威廉.布莱兹科维奇(或称 BJ)总是在每部作品都要经历一次被俘,最后靠着顽强斗志幸存下来并完成反击。可以说这个桥段几乎成了整个 IP 最标志性的元素,就和某个代号 007 的特工也是每部电影必定被俘一样。

id 当时只是出于对原作喜好而买下了 IP,之后在《毁灭战士》问世后就几乎没怎么再触碰过。但是它毕竟名声在外,所以多年来 id 经常将版权外放,时不时让这款虚构的二战游戏出现于游戏货架上。而且每一次时隔数年出现时,它几乎都是易手到了完全不同的开发组手里,所以即便题材类似,风格也已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也许正是经常更换开发组的原因,这个系列在时间线上可以说非常混乱。id 自己有着一套并不算严谨、但确实沿用多年的世界观设定。而在 MG 工作室接手后,他们在原有的故事线上某一个节点进行了软重启,为系列打造出了一条可以视为平行宇宙的新时间线。

不久前篝火营地也曾经对系列发展史做过介绍

如果你以前曾经接触过早期系列作品,应该会记得它们总是会安排超自然元素出场的戏份。

初代的纳粹不仅有各种高科技装备,让希特勒穿着动力装甲举着加特林机枪上战场,更是有着许多神话元素的融入。在资料片最后 BJ 甚至还会前往地狱,战胜死亡天使以获得「命运之矛」—— 朗基努斯之枪的认可。

这时期的德总系列,更接近于经典电影《夺宝奇兵:法柜奇兵》这样混杂了纳粹元素的古墓冒险题材。与如今虽然同样都是建立在虚构历史中的故事相比,这段通常被称为「RTCW」的历史线除了表现手法荒诞不经之外,BJ 的命运也美好得多。

除了死亡天使,BJ 还与 doom 的赛博恶魔交手过

在这个旧系列设定里,BJ 和盟军如同现实历史一样取得了二战胜利。在消灭了纳粹势力后他退伍回到故乡,与一位名为朱莉娅的电影明星相识并结婚。两人的孩子在长大后成了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并生下了一个名叫威廉.约瑟夫.布拉斯科维奇二世的孩子。

BJ 的孙子来头可不小,他有着高达 300 的 IQ,在童年就自己制造了各种武器装备。这个后来被称为「指挥官基恩」的少年打败了计划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并在后来有了一个没被记录下确切名称的子孙 —— 这个无名的后代加入 UAC,成了一名太空陆战队员,并成了击退地狱恶魔的传奇英雄。

出于恶作剧一般的心理,id 给工作室的每一部作品都塞了些许联系。德军总部 — 指挥官基恩 — 毁灭战士 — 雷神之锤 这几部作品之间是处于同一世界观下的故事,对于熟悉这家工作室历史的玩家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没错,他们是一家子...

不过,id 确实没有特地在官方场合承认过这件事。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约翰·罗梅罗等主要制作人个人答复,以及在一些设定文档与外传作品里描述过。因此传播度基本上仅限于较为关注的人群。

很多人怀疑,MG 在与 id 的人交接时,场面说不定挺诙谐的。毕竟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告诉你,他们对自己作品世界观设定没啥概念,接手的开发组随便乱搞也没问题。遇到这么个态度也是令人汗颜。

但 MG 到底也是有脾气的 —— 否则他们当初做为星风主创团队,也不会因为被 EA 各种折腾愤而出走建立新工作室。所以在拿到开发版权后,MG 就以自己的理解与喜好,为 BJ 打造了一条全新的世界线。

MG 主创在星风的作品也与如今的德军总部有一定相似

关键分支走错了

1946 年 7 月 6 日,盟军飞行编队驶过波罗的海面上空,在破晓之际打响了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场关键战斗。

在《德军总部:新秩序》的世界观里,纳粹拥有了远超时代的先进军事力量,使得战争向往截然不同的方向走去。盟军与其他国家的军队面对压倒性的实力差距节节败退,眼见着整个世界都即将被纳粹的铁蹄踩在脚下。

在这绝望的困境下,盟军以牺牲了大量特工为代价,获取到了纳粹军队武装与科技研究的领头人 ——「死颅将军」所在地的情报。盟军高层推断如果能摧毁死颅及其研究资料,就能有效切断纳粹的装备供给线,给各地方军队制造转机。

为了完成斩首行动,盟军集结了现有的大量精锐部队。其中就包括人称「纳粹屠戮者」的 BJ。

为了刺杀一个科学家盟军几乎是倾巢出动

虽然 id 从未说过旧系列的二战是如何结束的,但按照官方设定的话,这场与系列经典反派角色死颅的对决肯定是以盟军胜利收场。然而,就在游戏开始时一场梦境过后,整个德军总部的时间线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经历一番苦战后 BJ 与战友杀入敌军堡垒,不想却中了死颅将军的陷阱。为了羞辱 BJ,死颅在他面前杀害了一名队友、甚至还以病态的方式亵渎对方的尸体。之后他设下了机关,将 BJ 等人留在即将爆炸的实验室里等死。

虽然在最后关头捡回一条命,但是在跳入海中逃亡之前一块被爆炸震飞的铁片切划伤了 BJ 的后脑勺。

整个世界就这样让一枚铁片拖进了绝望的深渊中。BJ 坠入海中生死不明,盟军不仅无法摧毁死颅的科技研究,自己还搭上了绝大多数精英战力。之后纳粹向美国本土投下了核弹,迫使他们投降。而在美国(又一次)被辐射尘埃所掩盖时,纳粹党旗则一步步挂满了全世界。

「在我的梦中,我闻到烤肉的香味、我看到孩子与狗在嬉闹、我看到还有别的什么人陪伴在身边………   我看到的这些,都不是属于我的。」

游戏技术突飞猛进,而社会的价值观也开始转向了不同的形式。如今再简单地讲述一个「盟军打纳粹」的故事,显然已经很难吸引到人了。所以就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样,MG 大胆地将纳粹这个理应被固化在二战时期的形象往前推,让他们走进了一个假想的时空里。

而且 MG 做出的改变还不仅仅是「二战之外的纳粹会是如何」,他们同时还将系列另一个标志从故事里删除 —— 如果你从是系列早期作品就开始接触,可能好奇为何如今完全看不到超自然元素。

希特勒没有被 BJ 击杀、纳粹士兵不再和僵尸勾肩搭背,命运之矛与死亡天使也不见踪影。在两部 MG 的全新正统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黑科技,可以看到各种阴谋论,甚至还有十几米高的机器人守卫。但唯独那些光怪陆离的奇幻元素就此从德军总部里消失了。

新秩序宣发之处人们甚至以为会有时空穿越

有趣的是,虽然走向了新的平行宇宙,这个世界线却仍然与「id 宇宙」有着联系。除了在游戏里致敬了《毁灭战士》的彩蛋之外,在贝塞斯达今年公布的手游《指挥官基恩》里,官方重新将这个血脉的族谱进行了归纳。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德军总部:新血脉》里两姐妹其中一人的后代便是基恩,而他成家后生下的双胞胎更是被社区猜测可能是小时候的 GoomGuy。

直接把照片都挂上去了

虽然它没有完全丢掉这个 IP 的荒诞元素,但如今系列故事里的荒诞元素,确实已经从古代魔法被换成了犹太组织圣质隐修会(Da'at Yichud)的各种黑科技。纳粹在这个系列里仍然会有改造人士兵以及能量武器,甚至还有《新秩序》里头向电影《钢铁苍穹》致敬的月球基地。

为了给旧系列的玩家一个交代,在 2015 年带有前传性质的《旧血脉》里头,制作组将其定为新旧两个时间线的交接点。在本作中你还会看到以前的丧尸、黑魔法与古代怪物的出现,而在游戏结尾处则几乎无缝承接了《新秩序》故事开端。

当然,《旧血脉》并非重制或延续「RTCW」的故事线,它更像是一次对过去的致敬与告别。MG 想讲述的故事即便仍旧是假想的虚构世界观,但它会更加残酷而严肃,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射与对应也更为具体。

「一口老血」就连主菜单都是在对初代致敬

高堡奇人的游戏版本

假如二战的结果是纳粹胜利,我们将会面对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原本这是一个很难被人严肃对待(也不应该严肃)的话题,而且考虑到二战时纳粹的行径以及它仍然属于近代史发生的事件,过度的讨论也不太合适。不过 MG 这群北欧佬大概也是不太需要关心欧美的政治环境,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做了许多同行们不敢触碰的敏感内容。

现在回头看最初的《Wolfenstein》不难发现,这游戏仍然走的是最为传统的写实二战题材故事。虽然早在当时就已经允许玩家刺杀希特勒了,但受到了 80 年代技术表现的限制,制作人华纳并没有为其添加更多荒诞元素。

而到了 id 手里,这家工作室素来是更倾向于只把题材当成视觉元素来使用。所谓的纳粹元素在当时最多也只是在墙面上挂几幅希特勒照片,柱子刻上党卫军标志而已。对 id 来说,最重要仍然是如何展现主人公在德军地盘大开杀戒罢了。

而在即便连《毁灭战士3》都已经认真给你讲故事的现如今,MG 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敷衍了事。游戏行业通过图形技术和互动玩法表达各种形式的文化内容,早已是被提到了最前沿的话题中,所以即便是打纳粹,制作组也需要一个细节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

比起过去像是搞笑丑角的样子,新秩序的纳粹士兵看起来更加可怕

毕竟从《新秩序》开始,这个系列的故事就来到了纳粹取得二战胜利许久的 60 年代。所以要怎么才能塑造出一个架空历史里的社会与文化现状就成了关键 —— 即要体现出平行宇宙那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又要保留能够让人似曾相识的元素。

在《新秩序》里二战的结果,以盟军向德国为主的轴心国投降落幕(日本也被德国顺手干掉了)。由纳粹政权推行的「劣等种族清洗计划」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沦为下等公民都不算是最悲惨的命运了,那些有色人种完全被视为牲畜践踏,纳粹统治下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名正言顺地推行起白人至上主义。

制作组明显参考了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于 1962 年创作的架空小说《高堡奇人》。小说描述了 1933 年 2 月 15 日,刚刚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遇刺身亡,因为失去了由其带领的经济复苏的最后机会,美国从此一蹶不振。

随后的故事走向与《新秩序》非常相似 —— 苏联在 1941 年被纳粹闪电战击溃、隆美尔控制了中东垄断了石油控制权、而美国则在华盛顿遭受核打击后于 1948 年向轴心国投降。

不同于游戏里 BJ 与反抗军更加正面的形象,同为假设纳粹胜利的《高堡奇人》着重描写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可能存在的社会百态 —— 尤其是作为战败者的美国人,并不像其它文化作品里那么伟光正。他们与其说是反抗暴政的革命家,更像是一群被仇恨与耻辱冲昏了头脑的恐怖份子。

当然,作为占领者的纳粹德国,同样也不可能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维持着虚伪的秩序,通过高压统治换取的和平,其实也是建立在森森白骨之上的假象而已。

MG 对后者的设定做了一定的取材。在《新秩序》所展现的 60 年代里,许多我们似曾相识的元素时不时会出现在游戏流程里。你还会看到世界杯的举办,仍然能听到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

只不过足球场上的裁判腰间别着手枪,随时准备处决犯规的球员;而经典的流行音乐,实际上不仅被勒令要用德语来传唱,内容也被修改成了歌颂纳粹主义好种族主义妙的诡异版本。

在熟悉的场面下更能体现出这种扭曲感

这是 MG 对世界观营造的高明之处。仅仅只有死亡的世界是不可信的,这里同样还有着文明的迹象。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扭曲。

事实上以游戏世界观的片面角度来看,不断对这个世界进行破坏的主角一行,反而看起来像是与社会作对的坏人。纳粹为世界带来了秩序,免除了饥荒与贫穷,看起来反而是给世界打造人人有饭吃家家都幸福的救世主。

当然,前提条件是如果你能够出生于德国、长得又白又干净,符合他们眼中高贵人种的标准。这个「美好世界」只属于金发碧眼的所谓雅利安人。至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就只能接受自己成为牲畜的命运了。

在赢得了战争胜利后,纳粹打造了一个有着微妙现实质感的世界。他们并不是纯粹只懂得破坏与死亡,在赢得了战争后他们仍旧在建设,而文化也仍然如常地继续发展,这才是最可怕的 —— 世界似乎并不会因为有色种族的消失,或是非白人国家的生灵涂炭而有什么不妥。

看似歌舞升平的世界反而更能突出纳粹种族主义

说德语的披头士

60 年代有着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出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即便已经被纳粹所统治,许多注定会出现的社会思潮,文化创作与视觉艺术也仍然会在这个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制作组并不想为此去打造一个让玩家随便晃悠的开放世界。正相反,单线流程、定场播片叙事才是星风核心成员擅长的设计思路。所以如何在一本道推进的流程里,让玩家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个架空世界的魅力,就成了制作组最关注的环节了。

MG 设计了大量符合 60 年代特色的艺术创作 —— 从建筑风格、服装设计到其中贴满了街头巷尾的海报与绘画。它们建立在现实已有的文化产物之上,加入了与游戏世界观相符的特征,最终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视觉风格。

不过,执行这个想法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首先你不能随便画几个纳粹标志在墙上就能糊弄过去,但如果其中的法西斯元素过于明显,又可能陷入不必要的麻烦里头。

贝塞斯达发行的游戏多数都很硬派,但 MG 的作品尤其「重口」

考虑到纳粹在全世界都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无论是发行商贝塞斯达还是负责开发的 MG,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其中出现的内容。毕竟就算是个让玩家研究如何把纳粹狗头扭下来的游戏,还是难免会有人断章取义地将其扣上宣扬法西斯的帽子。

最荒唐的是在续作《新巨人》发售初期,由于其中出现了纳粹与 3K 党勾肩搭背走在街头的画面,让许多美国本土的右翼人群十分不爽。更讽刺的是,这个嘲讽种族问题的作品,居然因为其中对黑豹党的描写,以及把黑人同样可能带有偏见行为的形象表达出来,又被白左人士视为政治不够正确而饱受抨击。可谓里外不是人。

在创作《新秩序》的时候,MG 和贝塞斯达还为此制作了一批半原创的歌曲 —— 从头到尾都是以德国风味为基准。

作为负责游戏中歌曲部分的音乐制作人,拉维·克里希纳斯瓦米与杰森.蒙克斯专门对 60 年代的音乐风格与社会环境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甚至还对二战期间到 60 年代德国文化推广政策做了考据,最终创作出了 3 首翻唱自现实名曲的纳粹版本,以及 7 首完全原创的歌曲。

各种戏谑感十足的歌曲也是新秩序的一大亮点

最有趣的是,这些歌曲甚至还有着对应的艺术家。比如名为「Die Käfer」的乐队 —— 四位来自利物浦的年轻人生活在纳粹阴影下,虽然他们仍然成功建立了乐队。但迫于纳粹的威胁,只能学习德语并以此作为创作歌曲的主要语言。

他们在成名后,被要挟作为歌颂第三帝国伟大成就的工具。在游戏里玩家可以捡到一张名为《Das Blaue U-Boot》的专辑,从它的封面可以看得出来,这其实对应的就是我们现实世界里甲壳虫乐队的《Abbey Road》。

另外两张翻唱专辑,则分别是被改成了「开往汉堡的快车」,实则对应现实世界里美国摇滚乐队 The Monkees 的《最后一班去克拉克斯维尔的火车》;以及英年早逝的艾迪.科克兰在 1958 年创作的名曲《Summertime Blues》,在游戏里艾迪被一位德国歌手取代,曲子也被改命为「Mein Kleiner VW」。

意外的还很好听...

除了直接翻唱的歌曲之外,游戏里还有不少原创、但对应致敬了现实艺术家的曲子。比如呼吁年轻人恋爱也要遵守纳粹基本法的情歌「Tapferer Kleiner Liebling」,或是明显带有洗脑意图的「Toe The Line」。

几乎所有这些创作,都是在讽刺纳粹政权下文化创作被扭曲成了控制民心的工具。它们虽然唱出来旋律与现实中的经典名曲相似,内容却是在威胁着人们「不要意图反抗」。

在玩家忙着打爆纳粹狗头的空隙,这些近乎以假乱真的细节元素,撑起了整个虚构世界的「可信度」。它不需要你去满世界乱逛,只用这样的冰山一角,就将一个被纳粹所控制的极权世界展现在玩家面前。从作为收集品的文档信件、到墙壁上的宣传海报、乃至纳粹士兵口中对职务与生活的谈论等等细节,都是对整个世界观的完美展现。

场景细节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

结语

不管怎么说,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学产物,都绝不容许对侵略行为有任何程度的洗白。所以即便有着大量严肃的探讨、或是对虚构社会的讽刺,支撑起德军总部系列的重点,仍然是如何打爆纳粹份子的狗头。而这也永远都是这个系列的关键核心。

无论是新旧世界线,《德军总部》系列都是个颇具争议的游戏。它往往显得表现手法过于血腥暴力,也有像《新巨人》里 BJ 那有着种族偏见与家暴行为的父亲,出卖自己妻子求荣最后被 BJ 手刃这类可能令人不快的桥段。

而像背叛纳粹投诚的白人女性,在被一个黑人长期欺凌与偏见后终于反抗对方让其道歉这种「政治不正确」的内容,对如今欧美的社会环境来说更是显得有些过于「刺激」。

「血肉横飞」其实已经是这个系列最轻度的内容了

但它本质上所讲述的始终是一个关于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意志为核心的故事。

那些可能不容易被大众认可的表现手法,恰恰是许多主流游戏不敢涉足的 —— 有时候,业界需要有勇于将自己视为怪胎的存在。而 MG 为新德军总部赋予的 B 级片情结,恰好是对欧美社会近年来羞于表现纳粹元素的一种挑战。

全部评论 1条

您还未 登录,不能参与发言哦~

手银尼强
2019-07-24
0

回复

超爱的游戏系列,希望machine 可以坚持下去

热门游戏

相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