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全球工作室的一款新剧情互动式游戏《Erica》开场时细节感满满的一幕,完全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游戏中过于考究的细节,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互动式剧情游戏截然不同。
比起玩家们所了解的《暴雨》《底特律:成为人类》《直到黎明》以及近期发售的《黑相集:棉兰号》,它更像《黑镜:潘达明斯基》一些。游戏中的每一个画面均来自实物的拍摄和取景,很好的将游戏的表现手法和互动式剧集的表现形式结合在了一起
游戏通过分明的对焦变化和镜头转换,让每一处的转场画面和剧情选择都十分的自然平滑。完全不会像《底特律:成为人类》或是《黑镜:潘达明斯基》一样有稍显突兀的转折感。以往的互动式游戏和剧集在提供剧情选择环节的时候,总是喜欢通过重复播放的多个循环镜头来填补这一环节的苍白,再配合紧迫的时间,迫使玩家玩家做出第一直觉的决定。
但是《Erica》却不同,巧妙的情节设置,让选择环节就如同你在现实中开小差发呆一样。游戏中的当你在迟疑的时候,背景音乐仍在持续不断的循环的播放,有时则是场景中实时的白噪音。
游戏的画面处理,采用了一种新的对焦系统,让画面体验更为熠熠生辉。面对友善的邀约,远处模糊的场景玩家能依稀看见实时的风吹草动,通过触摸板移动视野,玩家的视野就会在不同的方位对焦。就如同现实中一样,用眼神来回巡视观察,用余光留意变化。
以截图中的场景为例,面前的女孩 Hannah 向你发起了邀约,而你的注意力却被后方草坪上吵闹的 Tobi 吸引,远远依稀还能看到 Kristie 在友好的向你挥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游戏里就没有烦人的限时选择,一些紧急的情况下依然还是需要玩家做出即时的反应。
游戏过程中不是千篇一律的选择题。通过触控板或是手机app,玩家可以通过滑动「接触」游戏中的场景。这些交互方式处理的很是细腻,除了开头说到的打火机,翻阅物品、拨动开关、涂抹绘画等互动方式都与现实别无二致。虽然玩家只是女主角脑中的天外之音,但是真实的交互体验都让人更好的代入到剧情中去。
游戏讲述了童年因意外丧父的女主角 Erica,在时隔多年之后又收到了同一嫌疑犯的恐吓。为了更好采取保护措施,在警探的回到了父亲生前与友人联合创办的 Delphi House,在那里阴谋和回忆席卷而来。
对于悬疑恐怖故事来说,游戏的剧情表现中规中矩,同样也提供了多重的结局路线,为玩家提供不同的剧情切入点。事件的真相如何,完全取决于玩家对剧情的理解深度,几个结局围绕着 Erica 所做出的选择展开。对于一款单次流程不到两个小时的游戏来说,多周目多种可能性的探索体验友好,就如同重复从不同的角度看了电影一般。这对于一款仅售 78 港币,40 GB 左右大小的游戏的而言也算是相当厚道了。
不过可惜的是游戏目前尚未提供中文字幕的选项,不过剧情和对话内容还算是简单且容易理解,配合英文字幕也可以有很好的游玩体验。游戏白金难度不高,多个选项来回试探多次就能达成全奖杯,当作白金神作来玩一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24-12-12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