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就断言:任天堂为 GBA 平台推出的《瓦力欧制造》是史上经典之作。这款发售于 2003 年的迷你游戏合辑很好地展现出了游戏本身的荒诞主义核心,也是任天堂有史以来最不羁且最随性的作品。尽管这部优秀作品掀起了始于 21 世纪初的休闲游戏热潮,而且这股热潮还引起了后世移动端游戏的变革,但它却鲜少有模仿者,除了自己仍在推出的系列续作。如今这个情况终于有所改变。
《Mindwave》由 HoloHammer 开发,是一款通过 Kickstarter 成功获得众筹的游戏,这款游戏不论是从头到尾的无序崩坏,还是成功完成小游戏之后那简陋的「耶!」音效,很显然都是对初代《瓦力欧制造》明晃晃的致敬。但它其实也有自己的特色。
和《瓦力欧制造》一样,《Mindwave》的核心玩法也是由一系列重复的迷你游戏组成,每个小环节都由一个动词指令来主导,比如分类!抓取!缝合!垃圾邮件!你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反应出该如何完成这些指令,之后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环节。随着流程的推进,这些迷你游戏也会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并且完成速度会加快到一种令人抓狂的程度。
《Mindwave》的设计会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它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有鼠标、方向键和打字游戏等,每个环节开始时均会做相应提示。所以你可以在辗转于各类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那种紧迫感,但如此一来,相比起《瓦力欧制造》那种近乎心照不宣的玩家默契,本作又会稍显一些距离感。
此外还有一个紧扣「PC」核心主题的有趣又令人恼火的小插曲,那就是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垃圾邮件弹窗也会频繁出现在游戏画面中,你需要在疯狂点击鼠标的同时抽出时间来关掉它们。
《Mindwave》在美术方面也与《瓦力欧制造》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它包含了一种杂乱无章且颇具 21 世纪初涂鸦艺术风格的美感,不仅满目皆是 GameCube 紫,还佐以时髦的日本流行音乐和嘻哈节奏(本作的原声歌曲由 Dorkus64 创作,非常好听)。
但 HoloHammer 在视觉风格上要比《瓦力欧制造》那种随性拼凑的剪贴画风更具针对性和个人特色,体现出了总监、艺术家兼动画师 Megalo 那夸张且迷人的漫画风格。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瓦力欧制造》有所不同,《Mindwave》会尝试讲述一段故事(或者说是一个讲得通的故事)。玩家扮演一位名叫潘朵拉的失意青年,她参加了一场名为「心灵电波」的比赛,这是一款「认知现实」游戏,玩家们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相互对抗,每一组迷你游戏都将围绕着对手的情感、记忆和关注点而展开。
在试玩版中,主角的对手是星光,一个穿着睡衣、对毛绒玩具、抱抱、翻盖手机和可爱猫咪表情包痴迷不已的活跃女孩。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将在这个略带反乌托邦色彩的赛博朋克竞技中逐步攀登思维景观之塔。
《Mindwave》既不像《瓦力欧制造》那样执着于极简主义,也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但不妨碍它好玩。HoloHammer 正在打造一种别样的体验,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他们正在把《瓦力欧制造》那碎片化的游戏设计理念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
原作者:Oli Welsh 翻译:Zoe 编辑:熊猫命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