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斯族
《少数幸运儿》的编剧 Alex Epstein 说:「比起照搬大师们的佳作,你更应该去追寻他们的步伐。」同时,他也表示游戏的参照物还有电影《华氏 451》和《发条橙》,但更主要的灵感来源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复古未来主义。
Epstein 接着说道:「我们的艺术总监 Whitney Clayton 相当有远见,他构想了一个表面优雅,实则拥有可怕秘密的英格兰小镇。在构思方面,创作团队还借鉴了《热血警探》和《谋杀镇》,后者是 1967 年英国系列电视剧《复仇者》的其中一集。《复仇者》摩德风格满满,大胆嘲讽英国文化,令人印象深刻。」
艺术总监 Clayton 也受到 60 年代的人们拒绝面对过去,同时又渴望未来的情感启迪。甚至还有摩德风格的家具,斑斓的国王大道以及其中的迷幻剂文化。
迷幻剂文化与时尚文化一样令 Compulsion 为之着迷,因此创作团队采用了六十年代初期作为游戏的时代背景。将大胆抢眼的美学风格与游戏机制相结合,弱化真实与虚幻的边界。Epstein 提到,他们特意去研究了 1966 年的电影《放大》。该作品讲述了一位百无聊赖的时尚摄影师,在机缘巧合之下拍摄到了一起发生于伦敦的谋杀案。随着层层谜团的揭开,摄影师的生活也陷入了超现实主义的虚幻当中。电影向观众抛出一个疑问,这位摄影师真的捕捉到了什么东西,还是说一切只是他的臆想。
Epstein 说:「我认为人们都喜欢这种美妙的生活,与阴暗的秘密交织出的紧张感。」
纵观历史,摩德时代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摩德文化作为一种昙花一现的亚文化,兴盛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服装品牌和媒体们对摩德文化的商业化,反倒使其逐渐消亡。在英文里,Mod(摩德)是 Modernist(现代主义)的缩写。其文化族群则被称为 Mods,国内普遍翻译为摩斯族。摩斯族对爵士乐尤为青睐。但随后,他们将兴趣转移至由美国黑人士兵带来的灵魂乐和 R&B 说唱。随着战后英国经济的复苏,工薪和中产阶级的年轻人们更有经济能力打扮自己。这两个群体也是摩斯族的主力军,他们还尤为青睐伟士牌和兰美达的踏板摩托车。
摩斯族的女性钟爱色彩明亮的条形、格子图案的服饰和迷你短裙,沙宣的波波头和「五点式发型」在这个时期大行其道。男性们会照着法国电影的样式剪头发,身穿意大利式的西装。他们或是在咖啡厅闲谈,或者是服用安非他命,流连于各式派对并纵夜狂欢。摩斯族的未来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时代的科幻服装,从《星际迷航》再到《杰森一家》均可见一斑。摩德运动以迷你裙作为标志性时装,在全球掀起了风潮,也由此成为英国首个反主流的国际输出文化。
但是,抛开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摩德运动也反映了掩藏在英国社会中的一些严肃问题。摩斯族们纵情狂欢,完全沉浸在感官愉悦与精致的美学中,皆因曾经历过艰苦的过往。英国人民的战后生活十分艰难。德国的炸弹摧毁了英国的工业,一系列的货币危机和经济寒冬,更是给英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客观来讲,年轻的摩斯族们成长于政治、经济都遭到削弱的英国,他们的爆炸式狂欢是一种为了忘却过去苦难的自我麻痹。一旦有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年轻人就有了收入保障。他们开始拼命的折腾自己,将自己打扮的精致且时髦,只为同长辈们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基层小职员,受年长者们的领导,穿着打扮却比年长者更精致。摩德文化是叛逆的,它与英国战后宣扬的「保持冷静,继续前行」形成对立。
摩德文化也有着爱国的一面。摩斯族们把国旗作为时尚搭配,又将皇家空军的红白蓝圆形标志装饰在小摩托车和衣服上。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运动,感谢詹姆斯·邦德和披头士们。人们试图重塑英国的文化形象,淡化政治方面的强硬。伦敦可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它绝对是最潮的地方。
然而摩德文化依然属于比较空洞的亚文化范畴。尽管这场运动带有一些阶级意味,但它仍然缺乏可以将运动延续下去的明确政治目标。嬉皮士们宣扬的是反战与大爱,然而摩斯族们所追求的仅是穿着有型,举止得体。这更像是一种时尚潮流而不是革命运动。
也正因如此,摩德风格成为游戏美学设计的一项绝妙选择。对于身处现代的人们而言,摩德比未来主义更加不真实,它呈现出的是一种激进的复古风格。而在 40 年前,这种复古风格也曾被人们认为是未来主义,使得整个游戏都萦绕着一种神秘的光环。通过摩斯族的意大利西服、英国国旗、安非他命小药丸,你可以看出生活在惠灵顿的人们通过对自我的放逐,拼命地尝试忘却过去。居民们用薄瓷质地的白色面具掩藏着各自的痛苦,催眠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且先进的社会里。当你停止服用药丸,就会发现周遭的一切实际上衰败不堪。Epstein 说道:「人类十分善于忘却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游戏的主角会偶尔瞥见仅存活在回忆里的那些挥之不去『心魔』。对此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但通过游戏你可以了解到,遗忘与回忆是多么重要的主题。」
当然,如果要创造一个充满摩德风情的世界,绝对少不了大量的英国国旗。在《少数幸运儿》中,从红色的电话亭到警察「英国波比」,再到呢子夹克。游戏开发团队采用了大量来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摩德文化的标志性物品。
Epstein 解释道:「游戏里的爱国主义情节,展现了人们面对国耻的方式。你会觉得游戏中的国旗多到快要将人淹没,这是因为游戏中的英国战败了。为了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居民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催眠自己,产生骄傲的情绪。」
在一个复古的世界里说出我们自己的故事
游戏如此深耕六十年代的社会,这不禁让人怀疑,《少数幸运儿》是否做的有点过了。毕竟大多数玩家并没有切身感受过 20 世纪 60 年代的摩德文化,游戏能否给他们带来触动呢?
Epstein 认为,《少数幸运儿》的确讲述了怀疑与喜悦。其中对真实世界的渴求,在社交媒体时代有着特殊意义:「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看上去每个人生活的开心又愉悦。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会在网上展现真实的自己。但到了如今,没有人会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
Epstein 更是将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视为反乌托邦的存在,他认为社交平台上的所有内容都带有北美文化中的积极色彩:乐观是美国的国家信仰。我们隐藏死亡,我们逃避死亡。
他的角度相当有趣。当下的社会鼓励人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但却忽视了人们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以及必然存在的负面情绪。许多人会假装自己很快乐,甚至无时不刻的面带微笑,努力不被别人察觉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哪怕是我们生气的想要在 Twitter 或微博上发一条骂街的消息,我们总会删除掉这些负面的内容,换上「莫生气,气出病了谁来替」。
这一切使我对游戏更加好奇
在体验过游戏后,虽然我非常想告诉你摩德这个主题是行的通的,但我也无法打保票。五光十色的城镇是游戏的一大亮点,但我依然很难评判 Compulsion 这款游戏下的反乌托邦世界,相比于奥威尔的小说或作品,有何鲜明的区别或特色。
究竟《少数幸运儿》是杰出大师们的附庸,还是真的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就要留给玩家们去感受了。
翻译:大栗随手 编辑:方圆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19-09-25
2019-11-06
回复
反乌托邦的游戏不多啊。。。
回复
看文章让我想起黑镜有一集,骑行一千五百万公里那个。虽然是两回事儿,但某种层面上,给我的感受是一样的。看了下价格,准备等夏促看看。
回复
反乌托邦的作品是充满决心的 从某一个地方开始 将阴影里的世界剖析出来 其目的不是为了激发恶 只是为了提醒沉浸在乌托邦世界的玩家现实并不乌托邦
回复
画风好喜欢!!!可是价格也太好了……
回复
刚开始放出测试版的时候就关注了这款售价超过一百大洋的独立游戏了。故事的叙述很有趣,游戏元素丰富,唯独让我迟迟不肯下手购买的原因主要还是游戏的画风和较高的价格,当然抛开个人的一些片面想法,这款游戏是很不错的
回复
说老实话这样的画风,我个人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回复
学到了。浅尝辄止就行了,啥都深究好累的
回复
世界是一道精致的灰色
回复
有时候不太想玩这种明显反射现实的游戏,就像生命之泉,太沉重了。
回复
从出生虚假到死亡,那么是不是就弄假成真了呢。只要不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就好了。
更多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