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lver Digital 十周年:逆行于风雨的弄潮儿

Devolver Digital 十周年:逆行于风雨的弄潮儿

全文约 7000 字,阅读可能需要 12 分钟。

今年初,知名游戏媒体 Polygon 公布了 2018 年最受欢迎的 50 款游戏。这里头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商业大作、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独立精品。

不过,在这份榜单里占据了最多作品发行量的,却不是我们熟悉的一线大厂。相反,这是一家规模仅有十几人的小团队:Devolver Digital。


我们知道,推动游戏行业发展的关键,始终是需要那些能够震动业界的史诗级「大作」。但一个健康的行业需要有各个层面的分工 —— 既要有激进的探索者,也有像育碧这样支撑起资本的中层支柱。

至于「底层」的独立游戏,它们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了。我们能在这里找到最古老经典的现代复制,也有许多完全想象不到的概念性作品。对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最大的阻碍应该还是发售后的销售问题了。

而 Devolver 就是为了解决这层问题而诞生的公司。他们的出现,让独立游戏开发者能够免于在创作时还得顾忌市场因素,并为其寻找最合适的上市时机。这种理念,一次又一次地帮助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独立佳作,被传播到了更多玩家的面前,而这也最终成为了 Devolver 的品牌保证。

到今年 6 月底,这家离经叛道的发行商即将迎来它成立 10 周年纪念日。而最近他们也开始在中国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且胡逼依旧),对于国内玩家来说,今后的 Devolver 大概会变得越来越熟悉和亲近吧。

精分官博

今天我们不谈论它那些有趣胡闹的佳作,而是聊一聊他们的发展史。了解一下这家发掘出了《迈阿密热线》、《信使》等上百款精品独立游戏的古怪发行商,那玩世不恭的外在之下,对理想坚持不懈的探寻故事。

又一个德州老炮

Devolver 的公司总部办公楼地址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 如果你还记得这类喜爱重口内容的游戏公司历史,应该会发现这里坐落着大量与其脾性相似的开发商。其中就包括老牌 FPS 开发商 id。

这家奠定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形式、诞生过许多传奇故事的工作室对欧美游戏产业影响力之深远说不清道不完。

本篇文章的关键人物 —— Devolver 创始人之一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在游戏业界最初的工作便是受雇于 id。但和许多其它游戏公司的创始人经历有所不同,威尔逊所擅长的并非游戏制作,而是它们的发售与营销。

威尔逊(左)有不少自拍,不过正经的寥寥无几

90 年代的 id 公司成员很少、游戏销量却爆棚,所以不得不雇佣大量「临时工」来帮忙处理销售业务。威尔逊于在 1996 年加入 id,最初的主要工作便是在北美各地到处跑,给购买了《毁灭战士》的玩家提供服务器订阅。此外,像是后来的《毁灭巫师》和《雷神之锤》等经典作品的销售工作,也是主要由他经手处理的。

顺便一提。在威尔逊来之前,id 公司负责这个岗位的员工也不含糊,他的名字叫马克·雷恩(Mark Rein)—— 如今的 Epic 副总裁。

当然,今天要说的并非 id 发家史。重点是,威尔逊当初在这家工作室的经历,应该还是对其现在的经营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点从 Devolver 那一系列血肉横飞的发行作品中就能看得出。

人们提及 Devolver 还是最常想到限制级作品

虽然经常在外头奔波,但工作室同僚毕竟都是岁数相仿的叛逆青年,所以威尔逊和 id 成员关系也不错。某次在看腻了约翰.卡马克那副闷骚表情后,他跑到外头拉了位脱衣舞女到办公室,想给我们的代码之神开开荤。

可惜的是卡马克表示请来的类型不是他的菜,于是威尔逊只好去刷另一位约翰的好感度。显然性格同样胡逼的约翰.罗梅罗与他更合得来,两人都非常欣赏各自的幽默感,而且威尔逊更是认为罗梅罗对于 id 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约翰,现在说起他们着实一言难尽…

这层关系,让他在几年后决定与罗梅罗一同离开 id,并成为离子风暴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运作下,罗梅罗这家新公司从一开始不到 10 人,迅速扩张到了将近百人的大团队。

威尔逊当时的目标,是希望将公司打造成独立发行商。不再拘泥于 id 时代硬派高端的风格,而是更多地面向更大众主流的玩家群体。

然而深陷于跟旧友之间竞争的罗梅罗忙着给自己造势,对于威尔逊的发展计划并不感兴趣。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跟公司的另一位制作人托德波特(Todd Porter)发生了冲突,导致威尔逊在离子风暴过得很不痛快。

1997 年底,在帮助罗梅罗招聘到了沃伦斯.佩克特 ——《杀出重围》的制作人后,威尔逊离开了公司。虽然和过去的好友分道扬镳了,但很快的,威尔逊就遇到了另一位日后非常重要的新伙伴:哈利.米勒(Harry Miller)。

左起:罗梅罗、沃伦斯和大概是威尔逊(就不能穿的正常点么!?)

他和这位前 Ritual 公司 CEO,以及许多同样刚刚从自己公司离职的游戏从业者,联合创办了「开发者聚集地」。(Gathering of Devolvervelopers,简称 GOD Games)。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这家公司就是以一群开发者聚集起来的团队。他们的愿景是打造一家由开发人员执掌方向的发行公司:它将创作者立于品牌之上,允许他们完全保留自己的版权,并获得当今业内最高的利润。

可想而知,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经营理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很快的,这家在当年出品过《铁路大亨 2》、《要塞》和《马克思佩恩》等名作的公司就陷入财政困难,被 Take-Two 趁势收购了。

GOD 曾经留下过不少 PC 名作

一方面,寄人篱下的感觉任谁都会觉得相当不爽。但最不幸的,是 2001 年夏天 GOD 创始人之一的道格·迈尔斯(Doug Myres)因哮喘病离世,让威尔逊等人觉得已经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在颠簸中守望

接下来几年里,和包括哈利在内等多位从 GOD 离职的同伴一起,威尔逊开始尝试游戏行业之外的工作。他们建立了 SubstanceTV,搞起了音乐、纪录片和独立电影。

可惜的是,他们毕竟不是像《星际公民》之父克里斯.罗伯茨那样了解娱乐圈,整个电影公司混得并不算舒坦。为了维持生计,威尔逊甚至又回到了 Take-Two 兼职,在游戏与电影人双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

虽然他们很少提及当时的处境,但看起来那几年对于威尔逊等人来说,过得应该不算很开心。

2007 年,在完成了手上最后一部纪录片《圣殿建造者》后,威尔逊正式回归到了游戏行业中来。他与几年前就合作过的哈利、里克.斯图尔斯(Rick Stults)三人宣布成立「斗鸡传媒」(Gamecock Media Group 简称 GMG)。

2007 年在某次开发者聚会上,GMG 成员的表演(太尬了)

再一次的,威尔逊等人对外宣布公司的经营模式依旧保留着 GOD 时代传统 —— 为游戏开发者提供最好的利润与创作空间。由 GMG 发行的游戏将会减少大量管理工作和杂项,游戏创作者能够保留其知识产权,一切都以开发人员的福利为宗旨。

可以说,GMG 完全就是 Devolver 的前身。它不仅在公司成员结构上完全一样,其经营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然而在当时这种公司宗旨并不被人看好。很多人甚至觉得完全就是伪善 —— 连过去的旧友约翰.罗梅罗都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了一篇尖酸刻薄的文章,对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进行了一番嘲讽。

「再一次的,威尔逊试图从独立开发者手中夺走所有荣誉,并将他的愚蠢标志贴在所有游戏上。人们早就看清了威尔逊先生的手段,这家伙在 10 年里一直没变,就像在离子风暴时一样。他除了混迹于派对之外啥都不干,在公司被 Take-Two 收购后他潜伏了一阵子,等着下一个傻瓜投资者上当,于是现在有了 GMG。」

照罗梅罗的说法,他之所以这么损自己老朋友,是因为当年那个臭名昭著的「婊子广告」就是威尔逊的馊主意。不开玩笑,如果这事是真的换谁都会气到裂开吧。

大刀素质平庸倒也没啥,在广告里骂人才是压死罗梅罗的稻草

老实说,我还是喜欢罗梅罗的。但这并不能掩盖这位老兄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个一直嘴炮一直爽,反复被打脸也仍然坚持嘴炮的大喇叭。

的确,GMG 是个十分短命的公司,仅仅不到两年就被收购,使得几个创始人再次陷入失业困境。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经过三番五次的打击(甚至还被旧友质疑),这群人还想要再努力一次 —— 而且仍然坚持自己过去的理念方针。

也许对于威尔逊他们来说,成立 Devolver 与过去并没有什么区别:也许仍然很快又会面临失败。但无论如何,当 Devolver 的 Logo 出现在《英雄萨姆 HD》开头时,这家公司就注定了继续走着不讨好任何人的道路。

《英雄萨姆》一直是个比较尴尬的系列。它既没有古典 FPS 那么精妙绝伦的设计,却也不愿意融入现代同类游戏行列。但它至少很幸运:在 FPS 新老时代交替之时,这可能是少数能让新玩家接受的非写实系作品了。

一个运气不错的平庸后辈

很难说清楚 Devolver 究竟有什么固定的发售游戏类型,但从最初选择了代理重启的萨姆系列,到后来一炮而红的《迈阿密热线》应该可以看出其模式:硬派、残暴、充满了迷幻与怀古风情。

这在他们前几年的扩张过程中尤为突出。基本上从 2009 年开始,Devolver 每一年出品的游戏里,限制级作品总是至少占据一半以上。而这些并非他们主动引导开发者的创作方向,纯粹就是自己挑选代理对象时有意为之罢了。

不过这十年来,Devolver 也一直在尝试寻找更加广阔的道路。他们也不是真的一头扎进血海中,而是不断寻找更加多元的代理作品。比如去年获得了最佳首秀独立游戏奖的《信使》、或是十分可爱的撸猫游戏《Gato Roboto》等等,都是更能让大众接受的风格。

黑白画面也要撸猫

但和那些逐渐为了面子、社会地位或单纯因为财报问题而「软化」的大厂不同。Devolver 会开始选择这些相对轻度的作品不是因为想转型主流,纯粹是看中了游戏本身的优秀品质罢了。

毕竟独立游戏这块从来没被什么尺度给束缚过,做一个人见人爱的轻度游戏,只是刀光剑影之下给自己放松的闲暇时间。但像《武士刀 ZERO》或《我的朋友佩德罗》这类到处撒狗血不要钱的游戏,仍然是 Devolver 的最爱。

人没变,环境变了

客观来说,Devolver 并非与威尔逊他们过去的经营理念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它仍然取得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商业成功。归根结底,不是这群人改变,而是他们终于等到了能够接纳自己的时代来临了。

Devolver 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在业界有着十年以上销售经验的人。他们已经看过太多优秀的游戏作品,仅仅因为开发者不擅长处理商业上的问题而惨遭失败。虽然 Devolver 自己也只是家小公司,没什么机会去帮助大型开发商,但他们却明白自己能够为小型独立开发者提供机会。 

和过去一样,Devolver 不插手、不干涉开发者的工作,并且保证其完全拥有 IP 版权。而 Devolver 的工作则是市场营销、帮助开发者回避风险以及最后的销售工作。

这些当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十年前威尔逊他们怎么做的,今天他们在 Devolver 仍旧这么做。而这种「开发者优先」的理念在短短几年里为其带来的虽然不是大把真金白银,却让媒体、玩家到开发者都对其保持着一致的好口碑。

「XXX出品,必属精品」的牌匾最近几年就是挂在 Devolver 家的

这种声誉使其得到了双方的信任 —— 开发者不再被外界问题纠缠,在发售后要头疼的事情也没那么多了;而玩家也相信自己能够获得优质的服务,只要花钱就能搞到称心如意的游戏。

当然,这是绝大多数没犯错的情况,偶尔还是会夹带着一些平庸作品。但截至目前来看 Devolver 的眼光仍然十分敏锐,其发行游戏品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

不过事情也并非绝对。相比过去那几次并不成功的尝试来说,如今的 Devolver 有着它们所未曾考虑过的一点:公司品牌塑造。

最近这几年里,如此重视自身形象和品牌价值观的公司,纵观整个业界也很难找到 Devolver 这样的案例。自从成立伊始,几位老哥就为公司注入了叛逆、激进且不怕得罪人的基因。

老实说,在一个行业里颠簸流离数十年,看透了里里外外各种故事,最可能的情况其实是妥协后变成体质的一份子。但这不代表像这三位老哥那样,彻底放飞自我的可能性就没有。

人到中年,这群老哥还是很喜欢把自己最胡闹的一面展现出来

但这是有代价的。别看他们已经发行了一百多款游戏,又是开 E3 发布会又是搞各种演讲访谈的。其实创立至今,Devolver 都还没有自己的专属办公楼,官方收件地址目前暂时用员工自家店铺代替。

不开玩笑 —— 当某乌克兰硬核开发商吐槽 EA 健身房都比他们办公室大的时候,Devolver 这家美国公司的老板甚至还得亲自去倒垃圾。

由于公司人员数量太少,Devolver 不得不想尽办法增加名单长度。但因为没钱,又不能找那些会伸手要工资的活人,于是 Devolver 只好先「设定」出虚构员工来顶替空缺。

在 2009 年《英雄萨姆HD》的真人宣传影像里,一位长相平平美国中年大叔,以穿着尿布的造型出镜为这款复刻游戏代言。他就是 Devolver 公司的吉祥物 ——「福克.帕克」(Fork Parker)。

这位大叔不仅像索尼克马里奥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甚至还在公司员工名单里有着一席之地。凭借着自己尖酸刻薄的性格,帕克很快就获得了玩家的喜爱,顺利成为 Devolver 的吉祥物,并荣升为公司的财务总监。

等等,你们没钱雇新员工,却有钱请演员来搞怪!?

为了假装公司里真的有这么一个员工,Devolver 不仅为这个虚构人物注册了推特账号,就连维基百科页面都将他以「重要人物」标注。在 Devolver 的各种相关视频里,帕克总是以贪得无厌的嘴脸出场,用各种滑稽演出嘲讽着同行的资本家行为。

最近赶工问题在游戏圈闹得沸沸扬扬,叛逆的 Devolver 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吐槽的机会。

他们委托巨猫工作室(Mega Cat)开发了一款SFC平台上的游戏,并以限量 1000 份实体卡带形式发售。这款名为《加班狂帕克》的游戏,玩法是就是扮演帕克强迫 Devolver 员工不断加班 —— 通过不断在办公室巡逻,用棍棒殴打摸鱼的员工来完成......

Devolver 迷惑行为+1

只是也不要以为这游戏纯粹就是用来嘲讽他人而已,Devolver 同时还利用这次机会做了慈善。本作的所有收入都会捐给 Take This,赞助这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据悉他们致力于在游戏业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服务内容。

可以看出来,这不是一家能用传统认知去评判的公司。他们的理念、经营模式到行为都充满了未知。也许有时候看起来的确很冒犯人,但这何尝又不是因为现实的确有太多是非不明,需要有一个游离在体制之外的叛逆者来反抗呢。

疯狂之下的美好愿景

2017 年洛杉矶 E3 展会召开时,各大厂商如同往年一样忙着展望未来,画大饼挖巨坑。然而就在这些商海骄子们不断承诺着一个个美好愿景时,Devolver 却一改往年只在 E3 会场外停车场摆摊的形式,悄咪咪举办了自己所谓的首次媒体发布会。

这场堪称 E3 有史以来最疯癫的发布会其实是一段 20 分钟左右的视频,被发布到了网络上供人观看。Devolver 邀请了一群演员过来,扮演所谓的公司发言人,在舞台上搞出了一场如同嗑了药般狂乱的演出。

这场发布会承诺不会展出任何新游戏,推出了令所有厂商羡慕不已的全新微交易 —— 直接抢走玩家口袋里所有的钱。

(假的)首席执行官尼娜在发布会上滔滔不绝地宣传根本不存在的游戏,最后自己兴奋到头部炸裂,创下了在 E3 展会上闹出人命的先例。

这是 E3 最重口的发布会,有兴趣的朋友也请酌情观看

这个胡搅蛮缠的神经病视频,几乎成了 2017 年最受欢迎的 E3 发布会。人们看了太多太久厂商放空话了,而这样一场对业界、对套路、对资本无情嘲讽的「SHOW」,正是人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之后第二年,Devolver 又再一次如法炮制。这一次嘲讽的是开箱、虚拟物品市场等等带有赌博性质的东西。毫不意外地,人们又一次对其表示了由衷的喜爱,也开始习惯了每年 E3 都有这么一个脱离于正经发布游戏之外的「放松时间」。

Devolver 早就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更不是那种除了对体质抱怨时叫得大声外,自己却只能端着半桶水的戏精。但就像这几年来在 E3 展会上的演出,或是因为推特上玩家一句话就立马给游戏打折等等行为那样,这家执着于展现自己美学的发行商,总是不乏给人意料之外的鬼点子。

虽然不展出任何游戏,但人们仍然期待着这场独特的发布会

今天,Devolver 是一家受众明确的小公司,威尔逊等人完全不必在意玩家与舆论的看法。但是任何人都会成长的。当下一个 10 年到来后,他们是否也会成为自己最喜欢嘲讽的公司一样,变成只会用钱来体现自己所谓的企业文化。

还好,如果用现在的迹象来推断,这不过只是无聊的杞人忧天罢了。

10 年了,从那 3 个不太得志的好友,再到今天这个仍然不到 20 人的发行商,Devolver 始终保持着不妥协、不媚俗的态度。仍旧在寻找着最值得被挖掘的独立游戏,并帮助那些开发者们处理不应该由他们去头疼的问题。

在如今这个浮躁功利的环境下,这种充满里反社会与癫狂的性格,敢于和体制与资本唱反调的存在,正是我们玩家与开发者的幸运。

全部评论 2条

您还未 登录,不能参与发言哦~

老枪
2019-06-26 江苏
0

回复

今年的武士零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住了这个公司。

立秋
2019-06-26 福建
0

回复

香蕉哥卖的很好

热门游戏

相关游戏

8.3

火线迈阿密

平台: PC PS4 PS3 PSV
类型: 生存像素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