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恋完全有能力进行和享受肢体上的亲密行为。」一名 AVEN 发言人在邮件中对我说,「无性恋仅仅意味着你不会感受到性吸引。『吸引』其实有很多种,但不全和『性』有关。无性恋者也可以浪漫地、柏拉图式地、感性地追求或感受吸引。」
如果你觉得这个概念难以理解,可以想见无性恋者会有多难熬了。大家总是觉得我们天生就该能感受和理解性吸引,毕竟这是繁衍的本能,但我们中的一些人就是 …… 做不到。对此,你可能会感到十分疑惑,尤其是当你还在不谙世事的年纪。而「我们如何感受吸引」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常常与性牵扯在一起,令许多家长和老师都难以或羞于说请。
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与自欺欺人之后才开始真正了解无性恋的。对我来说,当我最终弄清自己的性取向时,才真正感到如释重负。它解脱了我,让我与自己珍视的人变得更加亲密了。
我知道「无性恋」目前并不是一种被世间广泛理解的性取向,因此当看见《死亡搁浅》中对无性恋的描述之后,我虽然感到失望,但并不意外。
「无性世界」
《死亡搁浅》发售后不久,社交媒体上就流传着一张它的游戏内截图,内容是解释世界观的一封邮件,标题为「无性世界(An Asexual World)」。
它的内容如下:
有记载称,人们普遍排斥肢体接触和亲密行为,这一现象早在死亡搁浅之前就已存在。比如,有一份当代报告详细描述了年轻人当中越来越流行的「无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年轻人自诩为无性人士,表示自己感受不到欲望或爱慕之情。所以,这些人生儿育女或进行性行为的可能性更低。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的特殊性取向。其中一种叫做「半无性恋」。这种人只会对与自己有着亲密情感联系的人产生性欲;还有一种叫做「泛性烂漫主义者」,这种人可以对任何性别的人产生性欲和其他情感,不过可能和生理上的吸引无关就是了。
有理论称,死亡搁浅加速了这些性取向的扩散。在一个 BT 横行、死亡无处不在的恐怖新世界里,人们不再愿意与他人建立情感纽带。虽然人类生育能力并没有明显衰退,但出生率骤降;性骚扰和性侵犯发生率同样剧减。无论这是好是坏,总之,能够看出人类已经对性失去兴趣。
我要先声明,我承认,以下论断没有任何实证数据作为支撑。但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及其他资料,我认为,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性恋。
这让我深感不安,因为这篇文章对无性恋的描述包含着许多错误,可能会导致其他人对无性恋产生理解偏差。
我写邮件询问了小岛工作室,这段描述是根据什么资料写成的,但没有收到回复。我还查看了这篇文章的日文版本。因为我能流利地读写日文,因此可以确定,日文版的描述与英文版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信中对无性恋的错误描述并非由翻译造成。
这不是一件小事。过去几年中,也许有不少听过「无性恋」这个词,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其中可能还包括一部分潜在无性恋者。如果一款广受欢迎的主流游戏中出现了一篇讨论无性恋的文章,并且语气专业,措词得当,那它就会给人一种能够解答相关问题的感觉,或至少让人觉得这是一篇有理有据的正经论述。
但《死亡搁浅》并不是一个接受性教育的好地方,并且它的内容还有可能传播关于无性恋的错误信息,而非给人们以正确的知识,甚至可能让人轻视这个话题。
那篇文章到底弄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那篇文章是《死亡搁浅》中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不应该直接认为它是在描述真实世界。然而,它使用了「无性恋」这个词汇,并将它和原本与无性恋无关的行为对应了起来,这个做法是不严谨的。
关于无性恋者对性、亲密关系和欲望的感受方式,「无性世界」这篇文章的描述曲解了事实。
文章开头说无性恋者「排斥肢体接触和亲密行为」并「流行『无性生活方式』」,但我此前已经说过,无性恋者可以享受肢体接触和亲密行为,并且也有很多无性恋者是乐意进行性行为的。另外,文章将无性恋定义为「感受不到欲望或爱慕之情」,然而无性恋者是可以感受到欲望和爱慕之情的,只不过与「性吸引」无关罢了。
更过分的是「无性世界」的第三段。这一段讨论了「这些性取向的扩散」,说得好像性取向是由外力引导的一样。
「无性恋和其他性取向一样并不会传播。已有研究发现,就连强制绝育对性吸引的影响都微乎其微。」一位 AVEN 发言人告诉我,「虽然人类的性取向是高度流动的,并且会发生改变,但一个人的性取向并不会扩散到另一个人身上,即使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变迁。举个例子,无性恋人群数量目前正在『上升』,其原因是越来越多无性恋者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而非本来不是无性恋的人变成了无性恋。
即使在现实世界中,无性恋乍一看都像是一种「新出现」并「正在扩散」的性取向,但事实是,如今人们更容易通过网络和相关组织获得与无性恋有关资料了,因此无性恋者得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无性恋的身份,意味着拥抱与众不同的吸引方式,并将其接纳为自己的一部分,而非像《死亡搁浅》中说的那样,源于「不再愿意与他人建立情感纽带」。
你最近之所以越来越频繁听到「无性恋」这个词,这或许是因为那些原本就是无性恋的人更容易接触相关信息与找到同伴,并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谈论他们对自身性取向的态度了。
但社会包容度和信息开放度并不会制造无性恋者。它们只是给了那些原本就是无性恋者的人一个更好的框架,去思考自己一直以来的感受。
我们是无性恋,不是因为想要疏离他人,也不是因为我们无法动情 —— 只是我们感受吸引的方式与别人不同而已。我们的情感联系也可以非常牢固,我们也和其他性取向的人一样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一旦你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情感本身,而仅在于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无性恋者。
正确认识无性恋是一个值得面对的挑战
看到这张截图后,我花大约 66 个小时从头到尾玩了一遍《死亡搁浅》,却没有在游戏中看见任何与这篇「无性世界」有关的内容。《死亡搁浅》主要是一个「重新连结」末日世界中相互隔离的人们的故事,而这篇文章可能是尝试在某些层面上将游戏主题与性取向关联起来。如果真是如此,那它的目的可谓远远没有达到。
有些无性恋者可能会在恋爱关系中遇到矛盾,因为他们对性行为不太感兴趣,但这不等于他们不爱自己的伴侣。这在非无性恋者看来可能有违直觉,但其实,接受自己的无性恋倾向可以让无性恋者与朋友、恋人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关系。了解自己如何感受「吸引」能帮助你找到一个拥有类似需求的伴侣,甚至帮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欲望和挣扎。
同样,无性恋并非一定不喜欢性行为和它带来的情感联系。每一个无性恋者对于这些事情的感受都有所不同,这对所有性关系而言都是一样的。审视自身性倾向的第一步是去理解它,并与它和解,但如果社会中充斥着误解 —— 比如《死亡搁浅》中的这篇「无性世界」 —— 这一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无性恋倾向的内涵是联系,而非疏离。它不应该被当成一个道具,用来让游戏在不理解无性恋的人们眼里增添一丝反乌托邦色彩。如果在塑造世界观时无法确保信息的正确性,绝不该用来以讹传讹。
但好消息是,游戏界还是存在着一些合理描述无性恋的正面案例。 AVEN 团队给了我一个极好的例子:《质量效应》中的塞拉瑞人(Salarian)。
「塞拉瑞人几乎都是无性恋者,但他们成功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并对银河中的其他团体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他们说。
最近,黑曜石开发了一款很棒的游戏 ——《天外世界》,里面就有一名无性恋角色:帕尔瓦蒂。帕尔瓦蒂是一个能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的角色。同时,游戏将她的性取向作为她天生的一部分来加以展现 —— 这让她在对待情感关系上不同于周围大多数人,与生俱来,无关好坏。
有一件事我想要传达给那些对无性恋者抱有疑问的人们,特别是在玩过《死亡搁浅》之后,那就是:无性恋并不意味着断开联系。你不需要一个英雄来帮助你与其他人重新连接,或是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灾难的时期里帮你跳出红尘。
我是一个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我斩断了与他人的联系,而仅仅意味着我的情感与肉体关系与他人有些许不同。又或者,你自身也处于探索自己是否是一名无性恋者的路途之上!那你要明白,你在恋爱关系中追求与渴望的东西与别人不同,你需要找到能以一种健康而有力的方式来为你提供那些东西的人,同时,你也有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圆满。
这在所有关系中都是最重要的。
翻译:不知方 编辑:枚尧
2022-02-25
2022-02-25
2022-03-13
2020-11-12
2020-12-10
2020-12-10
2021-09-26
2021-05-07
2021-02-05
2020-11-13
2020-07-17
2020-11-04
2020-04-25
2020-12-10
2019-09-11
2020-04-25
2020-04-23
2020-06-19
2019-11-06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