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营地是海外知名游戏媒体 IGN 和 POLYGON 的中国独家合作伙伴。这里有权威的游戏评测和深度的游戏内容。
推荐阅读一:ZAM 独家
《心动文学俱乐部》评测
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哪天你发现自己玩的游戏突然具备了独立人格,并且试图反抗自己的游戏设定,反转你作为玩家的主导权,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心动文学俱乐部》就是这样一部经典的「元游戏」,已于 2017 年 10 月 6 日登陆 Steam 平台。
推荐阅读二:ZAM 独家
小小史莱姆不为人知的历史
对于很多新手冒险者来说,史莱姆代表着即将到手的初场胜利。不计其数的它们每年前赴后继的战死,只为了帮助涉世未深但又富有勇气的孩子们升到 2 级。但我们对史莱姆究竟了解多少呢?
推荐阅读三:网络精选
文章来源:GDC Vault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讲座 —— 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游戏设计学院院长 Frank Lanz 在 GDC 上的一段名为「心和脑」的讲话。
在这段演讲中,Frank 讨论了目前游戏面临的一个困境。当人们在思考游戏意义的时候,一派人说游戏是「理性的科学」,另一派人说游戏是「感性的艺术」,这两个定义仿佛是互相冲突、不可调和的存在。
Frank 并不认同这种将「理性」和「感性」一分为二的想法,并提出游戏是「理性思维的感性表现」。游戏的确是由理性技术构成,但在游戏中,玩家为了玩而玩,这种行为却又与理性无关。
Frank 认为,自 20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逐渐产生了科技崇拜和理性至上主义,相信科技就是真理。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种理性主义对身体和精神造成的影响。Frank 接着举了一个好玩的例子。
科学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他/她的瞳孔会放大、体温会上升、鼻翼会张开等等。「但如果你真的带着瞳孔检测器和血压测量仪去和一个女孩子约会的话,对不起,你永远也不能有 X 生活了!」Frank 对着台下的观众说道。
在 Frank 看来,游戏能帮我们看到这种「理性主义的荒唐」。游戏是一个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我们在其中不出于任何目的玩耍的时刻,便是我们可能看到「理性之荒唐」的时刻。
在这部演讲视频的评论区里,我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玩模拟经营类游戏的时候,当你看着自己的角色为了获得一个更漂亮的沙发而拼命工作时,可曾感到过一丝异样?
回复
定义是非统一的而评价都是标签
回复
感性的
回复
一个主体有了思考能力后,都是感性的。所以人到哪里都是想自己想的,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